第一五八章 证属重险(1 / 2)
世铎的声音虽小,但静夜之中,听得还是十分清楚。
怡亲王载敦、郑亲王承志、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本格,这几位“闲散王爷”,今天晚上,在宫里也好,在轩亲王府也好,一直没怎么说过话,他们之中,有的人是打定了主意,“有干系”的话,由头至尾,一句也不说,别的人,也没有想过要在相关问题上,同他们做什么实质性的交流,因此,世铎提及“种痘”,颇出众人意外。
不过,此言一出,别人还没怎样,世铎自己就先后悔了:这句话听起来,隐隐然有指责先帝和两宫皇太后未及早替皇上“种痘”的意思?这,岂非说,皇上“出天花”,先帝和两宫皇太后要负责任?
唉,这,可不是我的本意啊!
他不由大为懊丧: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需要说明的是,世铎说的“种痘”,不是“种牛痘”,而是“种人痘”,一般分为两种,一曰旱苗法,取天花患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入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一曰水苗法,将天花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以棉签浸蘸,塞入种痘者的鼻中。
旱苗法也好,水苗法也罢,都是为了让种痘者感染上轻度的天花,发烧出疹,经过精心疗理养护,痊愈之后,便相当于已出过天花,从而具备对天花的免疫力。
这种原始的天花预防手段,效果既可疑,又十分危险,“种人痘”就是“出天花”,说是“轻度”,可实际上,没有人可以真正把控“出天花”的“度”,种痘者痊愈了自然好,可如果不能痊愈呢?
对于未出过天花的人来说,“出天花”毕竟是个小概率的事件。这个概率,未必比“种人痘”不能痊愈、一命呜呼的概率更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很难说,“种人痘”,到底是救人,还是杀人。
还有,对于种痘者的治疗、护理。成本巨大,根本不是普通人家承受的起的。
乾隆二十八年,年幼的皇十五子——即后来的仁宗——奉旨“种痘”,以圆明园五福堂为临时的“种痘”护理场所,不但四面道路封闭,与外界隔绝,门窗还都用黑、红两色毡子围住,不见三光——日光、月光、星光。四名御医昼夜轮班,一日三次,为皇十五子把脉;一天十二个时辰内。十数名太监不间断地侍候。
这种护理方式,莫说贫寒百姓,就是普通富户,也未必做得来。
听了世铎的问题,关卓凡淡淡一笑,说道:“本朝宫中‘种痘’,始自圣祖,数代以降,颇具效验,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情形,已不大一样了。个中情形道理,嗯,博川,你来说一说?”
“是。”
文祥略略沉吟了一下,说道:“本朝入关定鼎之初,满蒙八旗。皆为‘生身’,于关内肆虐的天花,几无抗拒之力,所以,‘种痘’虽然凶险,却不能不行。”
“还有……”
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照实直说——不然,真有人以为皇上之“出天花”,与先帝和两宫皇太后之“失职”有关,就大大不妥了。
“康熙朝、乾隆朝,”文祥说道,“宫中得以‘种痘’,亦有赖圣祖仁皇帝、高宗纯皇帝子嗣众多,就算哪个阿哥因为‘种痘’出了什么意外,其余的阿哥,毕竟可以闯过这一关,终身可保无虞。”
顿了一顿,“嗣皇帝自然在已经过关的阿哥中挑选,如此,圣躬再无‘见喜’之虑,朝局安定,国祚绵长。”
这就说得很透彻了:俺儿子多,拼着挂掉一个、两个,也要保证其中的大多数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也就保证了下一任的皇帝,不会像俺老爸或者俺曾祖父那样,没干几年活,一被天花沾上,“初二到初七”,没几天就挂掉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先帝和两宫皇太后为什么没有在今上幼时替他“种痘”,就不言自明了。
不过,还是要“言”一“言”的。
“今上为先帝独子,”文祥说道,“‘种痘’之险,是不可以冒的。”
嗯,万一,大阿哥“种痘”种死了……嘿嘿。
*
*
第二天,军机“叫起”之后,关卓凡派人将王守正和魏吉恩叫到军机处,将封官许愿的意思说了,两位太医果然“感奋”,尤其是魏吉恩,脸上放出光来,满面欢容几乎压抑不住,一副“庄重敬肃”的模样做得十分勉强。
这也难怪他,正常情况下,太医一辈子也是巴结不到一个“京堂”的,这一次,如果运气好,可真就鱼跃龙门了!
“运气好”的意思是,药石之于天花,虽然不产生什么实际的作用——这一点,做医生的,心知肚明。不过,生死之间,毕竟三七之开——老天那里,总还要给三成痊愈的机会!如果皇上果然闯过了这一关,这个“京堂”,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
王守正的“赏格”更高——红顶子呢!可是,他的“感奋”,同魏吉恩颇不相同,魏吉恩是努力压抑自己的兴奋,王守正呢,刚好相反,似乎是在努力做出兴奋的样子?
嘿嘿,你果然“有心事”。
“我看了脉案,”关卓凡说,“上面说,‘证属重险’,这个‘重’,这个‘险’,到底到了个什么程度?”
王守正和魏吉恩对视一眼,王守正说道:“回王爷,凡是‘出天花’,就没有不‘重’、没有不‘险’的,不过,‘重’也好、‘险’也要,其实都不怕,怕的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