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上党战役 (六)(1 / 2)

加入书签

安禄山的迎亲队伍已经到了定州望都县,为了迎接杨贵妃,安禄山布置了声势浩大的排场,他甚至动用了龙辇,这是他几年前便做好,藏在仓库里,现在它公开出现了,五百名侍卫抬着巨大的龙辇,前面有八百大汉手执旗幡列队而行,大旗招展,显得气势磅礴。

安禄山坐在马车里,眯眼望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他对自己的布置满意极了,贵妃是何等身份,除了自己,还有谁给她这样大的声势和显贵,他相信贵妃一定会喜笑颜开。

这时,一匹马飞奔而至,马上是一名安禄山的侍卫,他每天都要派一个人去打听贵妃的情况,贵妃吃饭了吗?洗澡了吗?休息得好吗?这些细节他都要问清楚。

“王爷,有一幅画!”

侍卫双手奉上一幅画轴,安禄山笑呵呵接过,他先闭目一会儿,这样才能看得清楚,他睁开眼,满怀期待地慢慢展开了画卷,却一下子愣住了,画上竟然是一幅贵妃的赤身画,斜躺在矮榻上,眉目含春,身无寸缕,一股怒火顿时从安禄山心中燃起。

大胆的李猪儿和许画匠,竟然敢让贵妃画这种下流画,他们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吗?李猪儿是宦官或许还好一点,但许画匠......

安禄山不由怒发冲冠,一把画撕成两半,这是他要金屋藏娇的女人,是他的逆鳞,谁敢触犯!他立刻黑了心,一定要把李猪儿和许画匠杀死。

但很快,安禄山便回过味了,不对啊!杨贵妃怎么会画这种画,就算在大明宫中也不可能,她是什么人,曾是大唐第一尊贵的女人,这种画一旦传出去,她的颜面何在?而且她现在还是女道士,更不可能啊!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她寻死觅活不肯走吗?可她躺在榻上的表情,分明就是含春荡妇的模样。

安禄山心中开始生疑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疑心病极重的人,这些天被贵妃之事蒙住了理智,便什么都不考虑了,但这幅画就像一盆冷水一样浇在安禄山头上,他顿时打了个激灵,有点清醒了。

李猪儿服侍自己十年,自己的姓子他还不了解吗?除非他想找死,才让贵妃画这种画,更重要是打死安禄山也不相信,堂堂的杨贵妃会赤身光体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画匠绘画?

这里面一定有名堂!

想到这里立刻下令:“返回望都县!”

他又对一名亲兵吩咐道:“发一份鸽信去恒州,把李猪儿给我找来。”

.......

安禄山大队忽然停步定州望都县的消息,在两个时辰后便通过斥候传到了史思明的耳中,这个消息着实令他感到意外,没有理由啊!安禄山这般兴致匆匆而来,怎么会突然停在望都县?而且是过了望都县再返回去。

这让史思明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难道安禄山看破自己的布置了吗?无数个念头在史思明心中回转,为了这一次行动,他准备了足足三个月,四万大军已经布署在恒州之南,四万军布署在恒州之北,还有仆骨的数万骑兵布署在恒州和定州之间,可以说他已经在恒州布下了天罗地网,只要安禄山进入恒州,他就要关门杀猪了。

这个机会史思明等待了很久,李怀仙、李归仁、蔡希德、安庆绪、高尚等大将谋士都在河东和李庆安对峙,幽州只有安禄山一人坐镇,只要他干掉安禄山,他便可以掌控幽州大军。

到时大将们兵败河东,只会来求他收留,没有谁再敢反对他史思明,魏博的田承嗣虽在,但他路程太远,兵力不足,不足为虑。

史思明知道,现在就是他千载难逢之机,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就很难实现自己的野心了,而且他用假贵妃糊弄安禄山,一但安禄山知情,他也饶不过自己。

史思明走到地图旁,研究着安禄山所处的位置,望都县位于定州和易州的交界,离幽州并不远,如果安禄山发现了他的企图,只要一天半便可以返回幽州,现在的关键是他不知道安禄山为什么要停在望都县,是发现了他的企图,还是仅仅只是暂时停留一下,很快便会继续前进。

想来想去,安禄山应该没有发现他的企图,否则他早就掉头跑了,‘史思明,要沉住气!’史思明暗暗地告诫自己。

这时,一名亲兵禀报道:“副帅,李哥儿来了,他有急事求见!”

来得正好,史思明也正想找他,“快命他进来!”

很快,李猪儿在亲兵的带领下走进了房内,此时李猪儿心中异常紧张,他能不能活命就在这一刻了,看着史思明那鹰一般阴鹜的目光,李猪儿只觉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磕了一个头,“奴才李猪儿叩见副帅!”

“嗯,你起来吧!”

史思明的语气缓和一下,突然出了意外,李猪儿的作用又稍微凸显了那么一点儿,本来安禄山一进恒州,他就要杀掉李猪儿,安禄山是大猪,李猪儿是小猪,大猪小猪一起杀,不留后患,至于那个肥婆娘,他会用她给安禄山做陪葬,安禄山巴巴跑来,不就是为了她吗?看在十几年的交情份上,这点心愿他还是准备让安禄山实现。

史思明柔缓的口气让李猪儿心中燃起了一线希望,他站起身,垂手道:“副帅,我刚刚收到安禄山的鸽信。”

“哦?”

史思明精神一振,连忙道:“鸽信呢?快给我看!”

李猪儿将鸽信递给史思明,史思明急不可耐地打开,匆匆看了一遍,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命李猪儿立即赶去望都县。

“副帅!”

李猪儿偷偷看了史思明一眼,怯生生道:“我不想去望都县,王爷会杀了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