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融入(2 / 2)
说起京圈,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汪烁,但其实郑小龙在京圈的地位并不亚于汪烁,郑小龙提拔了京圈两位大导演,一位是电影导演冯大炮,一位是电视剧导演赵保钢,可以说郑小龙崭露头角的时候,这两位只有给他打杂的份儿。</p>
郑小龙出生于一九五二年,比汪烁,冯大炮大六岁,是一个标准的大院子弟,十几岁时,被下放到冰天雪地的北大荒插队。十八岁时,在河南某部队服役期间,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因为文章写得好,指导员让他负责全连的年终报告,后来干脆就叫他去机关单位担任宣传干事,机关单位拥有自己的图书馆,郑小龙因此阅读了大量文学书籍,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p>try{ggauto();} catch(ex){}
一九七五年二十三岁的郑小龙复员转业,成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两年后国家恢复高考,郑小龙只想看看自己的实力如何,却没想到一次就通过了考试,成为了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的一名大学生。</p>
在大学期间,郑小龙的创作能力得到了质的提高,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轻轻的敲门声》,和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两航归梦》,大学毕业后,郑小龙加入刚刚成立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也就是北视。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业务能力,很快就成为北视中心副主任,成为领导后的郑晓龙提拔了两个人,一个是在钢厂当翻砂工的赵保钢,一个是刚退伍的冯大炮,冯大炮能认识汪烁也是由郑小龙介绍的。</p>
那是一九八六年,郑小龙带着美工冯大炮,在海南岛拍电视剧《大林莽》,有一天郑小龙躺在冯大炮为他铺好的芭蕉叶上读书,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一边笑还一边骂真他妈孙子,冯大炮问,谁这么孙子把你乐成这样,郑小龙把书递给冯大炮说,汪烁,我认识的一哥们儿,冯大炮接过书一看,小说的名字《浮出海面》,后来在郑小龙的介绍下,冯大炮认识了他在京圈中的第二个贵人汪烁,到这里,京圈就渐渐形成了。</p>
在汪烁刚成名的时候,郑小龙在一众朋友中的地位是最高的,资源也是最多的,因为他是北视副主任,在那个年代,华夏电视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制度,所以怎么拍,拍什么,用谁拍,基本上都是由北视副主任郑小龙拍板决定,比如演员选谁,郑小龙的诀窍就是大家一起吃顿饭,觉得谁气质好就直接留下来。</p>
再比如在当时创下百分之九十收视率的神剧《渴望》,就是郑小龙、汪烁、李小明和郑凯龙四个人在蓟门饭店的一个包厢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就把故事的框架确定了下来,然后再由编剧把具体的故事写出来,变成电视剧本。</p>
渴望成功后,郑小龙又带着汪烁、冯大炮等人如法炮制搞出了《编辑部的故事》,虽然这两部神剧都不是郑晓龙导演,但导演赵保钢也是郑晓龙一手提拔的,郑小龙确实相当于制片人,后来郑小龙带着冯大炮一起去米国拍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再一次大获成功,冯大炮也因此摇身一变,鸟枪换炮,从编剧跻身导演行列,所以郑小龙可以说绝对是个人才。</p>
不仅是善于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他自己也还是有几把刷子的,郑小龙之所以在京圈德高望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愿意把机会让给小弟们。一九九七年,许静磊因主演的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一炮而红。</p>
其实这部剧郑小龙原本打算亲自指导,之所以导演换成了赵保钢,是因为赵保钢觉得这部戏很适合自己,于是在友谊宾馆楼下苦等郑小龙两个多小时,希望自己能指导这部电影,郑小龙听到这话后,毫不犹豫的把机会给了赵宝刚,不仅让他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更是促成了他和海岩的黄金搭档,后来海岩和赵保钢这对黄金组合为华夏影视剧贡献了无数经典,而郑小龙也逐渐走向幕后,深藏功与名。</p>
后世的网络大时代非常发达,关于江闻的那些个糗事儿,叶晨也算是了如指掌,知道郑小龙是在拿江闻当年自己在家拍摄沉楷哥《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定妆照这件事,来调侃江闻,不禁哑然失笑,这位大佬也太恶搞了。</p>
郑小龙和江闻相识多年,二人还一起拍摄了《北京人在纽约》,所以关系一直很好,郑小龙知道江闻向来都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既然他能带人来让自己认识,说明他本身也已经认可了这个人,所以郑小龙对于叶晨,也没表示出疏远来,跟叶晨天南海北的聊着天。</p>
叶晨别的不敢说,在知识面儿上,是绝对不逊色与眼前这两位的,而且在《人世间》的世界里,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很多话都能说到点上,这让郑小龙不由得侧目。</p>
郑小龙这些年一直身居幕后,是因为没看到什么值得他出手的大制作,在江闻的介绍里,得知叶晨手里攒了不少的电影,电视剧本,而且品质都还相当不错,就随口说了一句:</p>
“找个时间让我开开眼,我看看有没有什么能让我中意的剧本,这些年没活动,感觉身子骨都有些僵硬了!”</p>
叶晨笑着帮郑小龙斟上了酒,然后说道:</p>
“我手头上还真有两个本子,特别适合您,一个是我上学那几年在博客里发表的小说,叫做《后宫.甄嬛传》,版权我自己留在了手里,另一个叫做《芈月传》,也是一样,郑大哥你有兴趣的话,给我留个地址,明儿个我把剧本给你送过去瞧瞧!”</p>
“卧槽!”郑小龙不由得瞪大了双眼,看向叶晨说道:</p>
“那本儿《后宫.甄嬛传》是你写的?!我还一直跟圈儿里的这群人说呢,别看这本书描写的是后宫里的那些事儿,却是站在了现实主义的批判角度,完全没有女人的矫揉造作,我找这个作者有段时间了,只不过一直没什么音信,没想到在这里见着了!”</p>
叶晨当然知道郑小龙的意思,这本书的原著作者流潋紫,作为一位毫无工作经验的大三学生,因为喜欢香港TVB出品的《金枝欲孽》,便开始在网上连载刊文,积攒了不小的读者群。读者中有一位作家,其丈夫是电视剧导演,因而决定改编成电视剧。最终,成就了一部播放量数以亿计的经典作品。《甄嬛传》的诞生过程,本身也是那个阶段开放积极的社会气候之隐喻。</p>
不过,郑晓龙作为大院子弟、从八十年代的北京走过来的创作者,现实主义是他的底色。他并不想夸大那些“鸡零狗碎、勾心斗角”的宫斗部分,想在娱乐化的剧集里加塞一些思想内核,把《甄嬛传》电视剧制作成一部更“落地”,更符合现实主义逻辑的作品。</p>
“《甄嬛传》的主题是批判。”郑晓龙在多个采访中都提到过《甄嬛传》真正的内核。</p>
叶晨在人世间世界里,接触过他们那个时代的伤痕文学,更能跟郑小龙产生共情,他在心里是认同郑小龙的观点的,所以在发表小说的时候,把小说很大内容上用自己独特的笔触进行了改编。</p>
叶晨和郑小龙之间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所以聊的火热,反倒是把江闻给冷落到了一边,他平时可没郑小龙的闲工夫,而且这些年就没怎么接触过所谓的网络文学,这就导致了根本插不上话。</p>
不过作为人精的江闻有自己的办法,他故意干咳了一声,然后对着叶晨问道:</p>
“我刚才听你说,还有部什么《芈月传》?你说的芈月,是历史上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芈八子吗?”</p>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p>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p>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p>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更新,第三十四章融入免费阅读。https://</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