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情挑姐夫(1 / 2)
刘瑾的心情非常愉悦,以前他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太监,别人连正眼都懒得瞧他,如今堂堂吏部侍郎在他面前自称“下官”,这让刘瑾充分感受到了权力的妙处,妙到毫巅,妙不可言。
宾座上,焦芳静静看着刘瑾略带几分得意的笑容,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不知刘公因何事情不顺心?下官或许能为刘公分忧一二。”
刘瑾尖着嗓子笑了两声,道:“杂家如今掌了司礼监,皇上不喜政务,把批红权也交给了杂家,按说司礼监如今法令出于一门,可近日收上来的奏本里,却有许多言官们对杂家大加指责,甚至里面有辱骂之辞,他们明知皇上不看奏本,这些参劾分明是冲着杂家来的,内阁如今只剩了李东阳一人,也不知他什么意思,把那些奏本一个不剩地全送到了司礼监,杂家整天看着奏本挨骂,对那些大人们打不得骂不得,日子怎么顺得心?”
焦芳捋着花白的胡须,眯着眼笑道:“刘公为此事烦心大可不必,言官者,朝廷喉舌也,本就有风闻奏事之权,遥想成化年间,宪宗皇帝施政失当,致使荆襄之地刘千斤揭竿造反,内则有万贵妃弄权乱政,朝堂上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更是惹天下人耻笑,那时言官们也骂,骂皇帝,骂朝廷,骂内阁,可是骂来骂去又怎样呢?皇帝仍是皇帝,阁老仍是阁老,骂得再凶也没见他们少了根头发……”
刘瑾若有所思:“焦大人的意思是,杂家不必理会那些言官?”
“正是,说得好听叫喉舌,说得不好听,无非一群徒逞口舌之快的狂生罢了,只要陛下对刘公宠信依旧,何惧言官哉?”
刘瑾点头笑了,虽说如今掌了大权,但刘瑾在这之前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东宫内侍,论眼界,论政治眼光,论朝堂谋略,在历经三朝风浪的焦芳面前只能算是没毕业的小学生。
听了焦芳一席话,刘瑾不由茅塞顿开,眉眼间愈发喜悦了。
对他来说,焦芳的投靠可谓给他带来了福音,令他的权力宝座更加稳固。
“还有一件事也让杂家不顺心……”刘瑾慢悠悠地继续道。
焦芳拱手笑道:“刘公尽管直言。”
“咱们大明呀,规矩真多,司礼监掌印不准掌东厂,前些日子锦衣卫的秦指挥使不知拿了人家多少好处,向陛下荐举了以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太监当了司礼监秉笔,顺便连东厂都让他领了,焦大人应该知道,东厂是司礼监的利剑,如今竟被外人握在手里了,杂家不甘心呐。”
焦芳捋了捋胡须,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刘瑾与秦堪不合?
这是他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这个念头令他更加安心了。
思索半晌,焦芳嘴角浮起浅笑:“刘公,此事好办。”
刘瑾精神一振,不自觉地倾斜了身子探过来:“如何办?望焦大人教我。”
焦芳悠悠道:“东厂给了戴义,那便给他罢了,刘公若想多掌点权,或者想把锦衣卫和东厂拿捏在手里,其实也很简单,明夺不成,何妨另辟蹊径?……刘公岂不闻成化十三年,妖道李子龙蛊惑人心,意欲弑君,宪宗皇帝深恐李党其害,西厂于是应运而生吗?”
刘瑾浑身一震,睁大了眼睛盯着焦芳,半晌没出声。
焦芳见刘瑾呆怔的模样,不由有些得意,捋着胡须缓缓道:“西厂,负监督纠察东厂和锦衣卫,位列于东厂锦衣卫之上,成化十八年,在群臣激烈参劾下,宪宗皇帝不得不关了西厂,然而其鼎盛之时,番子的数量比东厂足足多了一倍,一时间朝野深惧,市井民间不闻儿啼,大臣官员畏之如虎,风光一时无两。”
刘瑾呆了半晌,道:“焦大人的意思,要杂家向陛下进言,复开……西厂?”
焦芳笑道:“可一便可再,宪宗皇帝能开,正德皇帝为何不能开?”
“西厂的名声杂家可是清楚得很,杂家这么干了,大臣们……能答应吗?”
焦芳眼中精光一闪,笑道:“若外廷或者内阁有人与刘公遥相呼应,守望相助,内阁和司礼监联手之下,什么声音压不下去呢?”
刘瑾眼睛眨了几下,然后脸上露出了深深的笑意。
闻弦歌而知雅意,焦芳的雅意刘瑾听懂了。
“刘阁老致仕,内阁武英殿大学士之位空悬未定,陛下前些日子还问杂家的意见呢,不知焦大人可愿屈就?”
焦芳大喜,眼眶顿时浮上泪光,急忙站起身朝刘瑾长长一揖,道:“愿为刘公臂助,辅治天下,振兴朝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