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稳中向好(2 / 2)
海军也需要装备火炮和希腊火防身,这些需求带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硝石、硫磺等原料需求飙升,统一的指挥系统让国家统筹资源的能力增加,这也是罗马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p>try{ggauto();} catch(ex){}
战争离不开钱粮,彼得在各地囤积物资准备打持久战。前线的士兵和民兵也进行训练,只要其他地方没有意外,那罗马就可以与奥斯曼决一死战。</p>
在米尔恰治理和彼得摄政中,波雅尔会议也发挥自己的作用。之前的首都政变和叛国案件处理了一批旧贵族,下议院忠诚于皇帝,上议院也被皇帝紧紧的抓在手里。他们虽然没有权利批准法律什么的,但作为了解各地民意和咨询机构,一些贵族可以借着身份来影响政府决策。</p>
下议院领袖维克托将一份98人的签名书递交给彼得,希望能够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向西地中海扩张贸易。彼得答应了,向西地中海的商业开始发展。</p>
同时参政院做出来一切决定会议也都会批准,比如与阿拉贡签订的条约就一致通过。还有就是对奥斯曼和马穆鲁克的整军备战,在安纳托利亚居住的代表在会议上呼吁皇帝需要灭亡奥斯曼,这样帝国才能长久。</p>
波雅尔会议实际上是承接了东罗马的元老院,是帝国的一个机构,但没有实权。而有了一个能够辩论的地方,那些吵着要权利的布尔乔亚们也消停了下来,天天在议院里争辩。</p>
而争辩的结果就是分化成派别,根据经济因素来区分,可以分为蓝派和绿派。蓝派主要以海贸富商和市民为主,希望帝国扩充海军,并实行重商主义;绿派以新兴地主为主,希望能重视领土扩张和土地分配。除此之外还有黑派、布派这样的小型派别,但都是陪衬。</p>
会议中的派别实际上反应了帝国内部的经济情况,农业和工商业蓬勃发展,税务系统的重新建立和税种的简化让帝国有了稳定的收入,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国内的工商业。罗马正以前所未有的复兴速度扩张,这也是马穆鲁克惧怕的原因,太快了。</p>
如此发展的经济和健康的财政让很多国家望尘莫及,马穆鲁克等游牧国家采用速度快的包税制,神罗皇帝只能靠自己的领地和其他诸侯的份子钱过活,法兰西的财政在和英格兰的战争中被打烂了,能够与之匹敌的只有北意那些商业城邦,不过目前还处于债务中,因为彼得已经将他们的国库掏空了。</p>
而作为罗马的同盟国,艾米莉亚共和国和罗马涅公国不停的给意大利诸国施加压力,特别是米兰公国,皇帝痛恨他的出尔反尔,因此想要攻占这个地方,然后将自己的小儿子安排过去当公爵。但这个要求恐怕法兰西不会同意,他怎么可能让你在他边境地带呢,不放心啊。</p>
不过,米尔恰还是有点崇拜查士丁尼的。尽管彼得劝说需要认清现实,但凭借现在的军队,有生之年查士丁尼大帝的疆域实现也不是不可能。而且他有信心比查士丁尼治理的还要好。</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