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斯:恐怕是这样(1 / 2)
孔鲋,孔子嫡传后代,秦朝初年儒学学说的代表人物。</p>
他成为了这桩历史事件为众人顾问的第一人选。</p>
说起来,当初孔鲋跟随扶苏从临淄城被请到咸阳城来。那天,咸阳城里的儒生们都整整齐齐侯在咸阳城西边城门口。</p>
这都是为了迎接孔鲋。</p>
孔子死了,可是他的著述和思想言论,像是黑暗里的灯火一样,为许许多多年轻人照亮乱世中的人生道路。</p>
孔鲋因为是孔子后代的缘故,被人以隆礼迎接。</p>
那日孔鲋弟子叔孙通看到宽阔的咸阳城街道上,所有的儒生们都立在两边恭敬地迎接孔鲋。别提有多羡慕了。</p>
他希望自己也能有朝一日成为这样的人。</p>
只是,孔鲋却不喜欢迎接他的人。</p>
当初,他面对众人的迎接,脸色不太好看。因为这些儒生之中,有很多人其实是早年放弃了气运衰败的故国,为了金钱地位来到秦国。</p>
孔鲋怎么能和这些人苟合取容呢。</p>
而且孔鲋熟读易经,认为那些主动求仕的人其实是因为缺乏才能、不够自信,所以才盲目追随求仕。实际上,栽好梧桐木,凤凰自来栖。</p>
一个人如果真正掌握了天地运行的规律,明白了道,那么他自然而然会被人所熟知,自然而然会被人举荐到君王面前,自然而然会得到重用。</p>
所以在孔鲋眼里,来迎接他的人,其实都是些摆场面的臭鱼烂虾。</p>
你还别说,孔鲋清高自傲,可是他看得并没有错。鼓动儒生们来迎接孔鲋的,其实就是以周青臣为代表的儒生们。</p>
这些人平日里围在嬴政身边,只干一件事――给嬴政歌功颂德。</p>
嬴政走向自高自大,和那十多位博士脱不了干系。</p>
堂堂一国的皇帝,若是被三五乡野草民歌颂,始皇帝未必以之为乐。但若是这些人都是名满天下的‘贤能’,那这些夸奖在嬴政心目中,就没有虚构的成分。</p>
别人夸他什么,他就真的相信了什么。</p>
那皇帝的新衣,就是这十几个人连着赵高、李斯,一起给嬴政穿上的。</p>
如今赵高被斩,和赵高有所勾连,私相授受者多达上百人,这些儒生们,就是重要组成者。</p>
如今大秦帝国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整个国家都变成了给嬴政服务的机器;统治者群体完全脱离了实际,更是完全脱离了基础群众,走向了穷奢极欲的道路。</p>
这些儒生们,简直是‘居功至伟’啊!</p>
当时周青臣前来迎接孔鲋,也不完全是为了孔鲋,主要是为了拍恒阳君的马屁。</p>
人是太子请来的,他来迎接,那就是捧太子的场子。</p>
但是孔鲋脸色非常难看。周青臣毕竟是已经被封的博士,地位极高不说,还在朝中有职位,因为他能让嬴政高兴,所以嬴政准许他入朝议政了。</p>
那孔鲋脸色难看,不免让叔孙通捏一把汗。</p>
他不住地给周青臣台阶下,让周青臣的脸色不至于从青转白。</p>
但是孔鲋还是因为对待周青臣礼数不全,回去就被周青臣将此事禀报给嬴政。</p>
周青臣对嬴政说,“孔鲋为人高傲,您若是召见他,恐怕要被他训斥了。”</p>
嬴政那时自负,自然不信。</p>
结果嬴政真的会见了孔鲋,可是孔鲋到来之后,却问嬴政说,“陛下打算如何治理天下呢?”</p>
嬴政以为孔鲋会顶撞他,结果是来质问他。</p>
孔鲋此举果然印证了周青臣在嬴政面前说的话,嬴政认定孔鲋高傲。</p>
而且嬴政都成为皇帝了,他的目的是要让所有人都听从他的话,而不是让自己听从别人的话。</p>
所以孔鲋就此被嬴政搁置了。</p>
嬴政处理政务,都是去问周青臣这些事是否合乎礼法,而不是询问孔鲋、淳于越这些人。</p>
因为只要问他们,他们势必说反对,势必教嬴政做事。</p>
那么今天这种局面,就是嬴政长久地排斥忠诚耿直之士的报应到了。</p>
司马毋怿连同宫中诸多史官,如胡毋敬等人一起来拜见孔鲋。</p>
太学鲤鱼阁里,七位史官一同来到孔鲋身边。</p>
伴随着赵高被杀以及其秦人被株连,史臣们也得到机会,开始拨乱反正。</p>
他们也早就受够了过去那种奸佞当道的日子了。</p>
说好话、说假话、说空话,就可以升官发财;可是说真话、说难听的话、说有用的话,就会被冷落。</p>
朝中这种风气一旦开始,那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们,他们难道有活路吗。</p>
对于封一棵树为五大夫这种幼稚之举,嬴政却点名要他们记录在册,至于夜间不顾危险,偷偷溜出去去宫外外的经历,其实被抓到过很多次,只是不允许被明着记录在册罢了。</p>
现在,这些史官们那是抓紧机会,都想趁着这个档口干点实事。</p>
当天空黑到了极点,黎明那玫瑰色的手指就要垂向大地了。</p>
众人围在孔鲋身边,开门见山问了孔鲋一问题。</p>
“以太子之尊,不顾陛下阻拦,亲自诛杀陛下亲自封的太仆,这件事合乎父子人伦之道义吗?”</p>
孔鲋当即道,“太子持正,赵高为奸,陛下藏奸、养奸多日,执迷不悟。太子固然为人子,可是斩杀父亲的臣子,那是维护正义,是行正道。陛下固然为父,可是姑息养奸,是失道。”</p>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此乃太子如今臣民之心应和之根源所在也。”</p>
这也就是为什么扶苏虽然做的事情少,但是得到的支持多;而嬴政做若干大事、无数小事,可是失去的人心却极多的原因所在。</p>
某种意义上,没有嬴政强势的、大肆干涉民生的为政举措,也无法牵引起臣子民众对扶苏的好感。</p>
换言之,如今的嬴政是变相给扶苏造势了。</p>
就像是扶苏记忆之中的历史上嬴政莫名其妙给刘邦造势,弄得所有人都知道东南有天子出,让人们去追随他。</p>
还是言归正传。</p>
孔鲋的点评,言简意赅,说的也很清楚。</p>
七位史官都点头。</p>
司马毋怿、胡毋敬等人都深深地吐了口气。</p>
有了孔鲋的话,天下的才士都不会怪罪他们接下来如何执笔了,他们也有信心如何在历史上记录这些事了。</p>
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也都心里大致有数了。</p>
接下来,七人又请教了孔鲋一些事情。</p>
孔鲋看到这些人彬彬有礼、而且不假辞色,知道他们都是君子清流,热情地招待了他们。</p>try{ggauto();} catch(ex){}
他们从早晨前来,孔鲋挽留他们到中午才走。</p>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章台宫里。</p>
没了皇后的嬴政,如今又失去了儿子的尊重,身边的虎贲卫们也都是佯装恭敬、实则是暗怀鬼胎。</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