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还想后撤步跑路?(2 / 2)

加入书签

因此,李基更多的是在翻阅锦衣司这几天传递上来的情报。</p>

主要的则是吴郡各个县令的动向以及反应……</p>

倘若当真还有县令在这个时候敢伸手,李基不介意三族消消乐。</p>

或许大汉律法里罪不至三族,但李法官用的就是大汉律法,先斩后奏,以儆效尤……</p>

先屠了三族,将凶手定性为土匪山贼一流,然后将此事传递于各县县衙,懂的自然也就懂了,且李基还能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对各县城进行戒严,彻底断绝那些县令们逃跑的可能。</p>

总而言之,之前当官享福贪污的时候没跑,现在需要他们做点事了就想卷着钱财后撤步跑路?</p>

‘还当真有天才诞生了这种想法啊,真以为有这等好事?’</p>

李基看着锦衣司所上报的信息之中,余杭县令在离开吴县后的一系列举动,明面上开始动员人手筹备物资,暗地里则开始不断地变卖自家私产。</p>

显然,余杭县与钱唐县作为邻居,前钱唐县令与余杭县令想必不仅是酒友,还经常是同道中人。</p>

以至于前钱唐县令的下场,几乎是吓破了余杭县令的胆子,已经开始准备后撤步跑路了。</p>

想必,余杭县令的想法是反正如今大汉的官花钱就能买,既然在刘备与李基的手下当县令如此危险,还不如卷了钱跑路到别的地方再买官来当。</p>

略微琢磨了一下余杭县令的想法,李基忍不住冷笑了一下,拿起桌案上的另一支沾了朱砂的毛笔在竹简上批写了一句话。</p>

【遭强人所害,因公殉职,三族俱灭,宣扬之。】</p>

当然,李基知道现在余杭县令还是完整的,但是当他卷着钱财带着全家老小后撤步跑路,踏出余杭县城的第一步,李基就教他什么叫做分头行动。</p>

魂可以走,人留下;心可以走,钱留下!</p>

“让吾看看你怎么跑?”</p>

如若没有锦衣司,说不准这些县令偷偷摸摸还真能给跑了。</p>

只是有锦衣司已经全面渗透到吴郡方方面面后,余杭县令别说是变卖家产,便是一日上几次茅房,每天和小妾几日,锦衣司都可谓是清清楚楚。</p>

这种情况下,就算余杭县令是什么猛将,冲出了锦衣司所设的伏杀圈,后面也还有关羽封锁着吴郡南部各处重要关卡。</p>

因此,李基在以朱砂写下那一句话之时,便已经明白除非余杭县令幡然醒悟,否则下场已然是注定的了。</p>

而后,李基还陆续翻阅了关于其他县令的锦衣司回报,神色微缓。</p>

总体而言,还有一部分县令不是不想跑,而是捞得没有余杭县令那么多,终究还是舍不得县令的位置,所以打算再观望观望。</p>

且或是由于心虚,那一部分县令倒是相当积极地配合着“以工代赈”。</p>

想必,等余杭县令的三族皆因公殉职的消息传到那些贪官污吏耳中,他们料想会更加积极地表现。</p>

只是,随着李基不断翻阅着锦衣司的回报,却是骤然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刺绣精美的布包。</p>

李基入手摩挲了一下,只觉得一阵清香飘入鼻子之中。</p>

“这不是锦衣司传递的情报,为何会混杂在这里?”</p>

李基略有些疑惑地喃喃道了一句。</p>

如今锦衣司的体系已经是初步建立了起来,桃园众出身之人作为骨干以及负责在各个区域建立联络点,然后通过单线联系的方式发展下线收集情报。</p>

只不过作为锦衣司指挥使的夏侯博,仅有对锦衣司的管理权,但自四方源源不断传回的情报却是不会直接经过夏侯博,以确保夏侯博不会完全控制锦衣司这个“眼睛”和“耳朵”。</p>

锦衣司所有经桃园众判断有价值的情报都将独立汇总到位于府衙后院的独立房间之内,每一份情报都将再由两个不同的人在竹简上进行各自抄写一遍。</p>

而后,情报原件方才会给到夏侯博浏览后归档保存,另外由两个不同的人抄写过的情报竹简则是直接递交给刘备与李基。</p>

可以说,这种方式,乎杜绝了锦衣司指挥使隐瞒不报或者篡改情报的可能。</p>

也正是因此,刘备与李基所看到的的锦衣司情报应该都是统一的竹简规格,然后笔迹只有两种才对。</p>

李基略有些疑惑地捏了捏布包,觉得这像是那种女儿家的亲手绣出来的物件,且里面似乎装着布帛。</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