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武装起来,公民!(2)(1 / 2)

加入书签

国防部二局证明甘末林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德国的确正在向法比荷三国边境调集重兵,但或许是因为情报泄露的缘故,德国并没有在甘末林指出的那天发起进攻,后面几天也没有。</p>

不过这次警报还是导致德内尔所在的师正式划归第七军团,从沙勒维尔转移到了法国北部重镇里尔。</p>

警报刚刚解除,另一件大事便吸引了法军上下的注意力。在1940年1月26日,一贯胆大妄为的戴高乐上校又一次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完全不顾军队层级,直接将自己所编写的有关建设机械化军队的备忘录散发给80位军政要人。</p>

这些军政要人中当然就包括目前法国唯一的元帅——贝当。</p>

戴高乐将备忘录发给远在西班牙的贝当元帅,仅仅是出于对这位前辈和老师的尊重,他根本不指望这位屡次批判他的见解的保守元帅能支持他的观点。事实也确实如此,收到备忘录的贝当只浏览前言便直接将其翻到最后一页。</p>

戴高乐在那里对帮助他完成此篇回忆录的部分军官或政治家表示了感谢,出现在上面的人物毫无疑问堪称铁杆“戴高乐派”(假设这个高个子上校真的能组织起来这么一个派别)。</p>

贝当只看了第一个名字,便“啪”一下子合上了备忘录。</p>

“赖伐尔先生的代表来了。”</p>

仆人刚刚通传,那位壮实精干的前总理代表便轻车熟路地出现在了贝当的面前。互相问候过后,代表立刻留意到了贝当元帅丢在桌子上的备忘录:“您的学生也给您发了?”</p>

“当然,我和戴高乐只是见解不同罢了。无论是他还是我都持有同一个立场,那就是为了更强大的法兰西。”</p>

代表微微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开始和贝当元帅交流议会的近况。比如达拉第面对责难的左支右绌,比如议会开始就苏德合作的可怕前景进行讨论,以及对芬兰和罗马尼亚的援助……</p>

贝当勉强按捺住内心的急躁,好在代表很快意识到了这位年迈元帅的不耐烦,马上转到了正题:“现在雷诺向达拉第发难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只不过我和赖伐尔阁下都不认为那个村夫能找到法兰西的出路,顶多不过是另一个勃鲁姆。”</p>

“我们能做点什么吗?”贝当问道。</p>

“暂时还不能,元帅。”赖伐尔的代表语气非常肯定,“雷诺现在雄心勃勃,视总理之位为囊中之物,必然不愿与他人分享。要是我们鲁莽地发起挑战,必然会成为他的眼中钉,那时恐怕会给达拉第玩弄权势搞平衡的机会。”</p>

“所以我们应当沉住气。”</p>

“对。”代表向元帅解释道,“目前这样不战不和的假战必然不能长期维持,法国要么对德媾和,要么对德作战。无论那种可能都是对政府的极大考验,雷诺既无威望又无人脉,肯定应付不来。”</p>

贝当什么都没说,只是不停地用手指敲打桌子。代表意识到元帅今日似乎心情不佳,便果断告退了,贝当果然没有挽留。他客气地将这位代表送出书房门后便返回到座位上,再次打开了戴高乐呈递的备忘录。</p>

特别鸣谢那一页最上面赫然就是他另一位“爱徒”的名字:让·德内尔·戴泽南。</p>

颇有些巧合的是,1月27日这天,远在沙勒维尔的德内尔居然也能看到关于贝当元帅的传单。</p>

“从哪里弄来的?”德内尔抬起头询问着执勤的士兵。</p>

“从围栏外撇进来的,不知道是谁干的。我尽量收集了传单,但还是有一部分被别人捡走了。”</p>

德内尔点点头:“你做的很不错,继续执行任务去吧。”</p>

“是!”</p>

待士兵走后,德内尔一脸严肃地审视着一摞彩页传单。第一幅画上描绘着贝当元帅指挥凡尔登战役时的形象,上面写着“昨天,一个伟大的将领!”。接着又是身着西服的贝当元帅,标题是“今天,一个伟大的外交家!”。最后一副上的贝当元帅只是个轮廓,但标题却是“明天?”</p>

“明天你要成为什么呢,元帅?”德内尔陷入了沉思中。</p>

戴高乐等人做出的努力不出所料石沉大海,但法军总还是作出了一些努力,在去年(1939年末),法军便新编了两个轻机械化师,再加上前年末编成的两个装甲师,法军已经具备了建立一支机械化部队的实力基础。</p>

不过“具备了实力基础”和“建成”之间尚有巨大的鸿沟,而法军显然并不想把这个鸿沟填上。这四个新编的师全部被分散到了各个军中,与传统的步兵和骑兵混编。</p>

正当德内尔认为戴高乐的斗争已经失败的时候,他突然接到这位上校的来信。信中说戴高乐再一次回到了巴黎,这次是受了雷诺部长的邀请,雷诺部长即将成为总理,并准备对其委以重任,很有可能会命他担任国防部秘书。</p>

德内尔对此是抱有期待的,但戴高乐在目睹了雷诺参选时的惨象后便对这次任命充满了疑虑。</p>

议会里一片嘘声,议长赫里欧先生不得不尽全力维持秩序,最终结果是雷诺仅以一票优势艰难当选,宣布这个结果的时候就连议长本人都感到惊讶。</p>

“我本觉得他选不上的。”赫里欧在私下里对戴高乐这样说。</p>

新就任的雷诺总理手中的讲稿还是戴高乐为他写成的,他的就职演讲倒没有引起太多的嘘声,这倒让戴高乐稍微好受一些,不过接下来的日子他的心情也如德内尔一般坏到了极点。</p>

因为他随同总理工作的几天里不断看到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各自的代表团,前来劝说总理尽快与德国停战:工厂需要工人,农田需要农民,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现在正在军营里消磨时光……</p>try{ggauto();} catch(ex){}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