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烈火(2)(2 / 2)
这帮德国佬这才察觉到薇尔莉特的才能,便纷纷请薇尔莉特支招。既然要支招,那薇尔莉特就有了充足的理由询问她们的家庭事务,有时提到前线,那顺便聊几句也很正常吧?</p>
情报这不就有了?</p>
只是在薇尔莉特身边的火药味消失无踪的时候,德内尔却已经置身于烈火之中了。</p>
美国人确实打算在战斗法国屈服之前雪藏所有的戴高乐分子,绝不让他们再在公众前抛头露面。德内尔原本也应当暂时被迫退居二线疗养,但奈何敌人并不打算成人之美。</p>
如果说美军还能勉强应付阿尼姆2月14日的攻势,那么防守2月19日隆美尔的两线突击,就大大超出美军的能力了。弗兰登道尔的第二军在非洲军团面前溃不成军,战线很快就后退到了卡塞林隘口附近。</p>
一旦卡塞林隘口被德军占领,盟军就不可能再从突尼斯南部威胁德军侧翼。</p>
站在整个西方盟军的立场上,其实丢掉卡塞林山口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正在西进的第八集团军还有两个月就能做好战争准备,德国人即使拿下卡塞林山口,也不会改变被盟军包围的现实,毕竟德军又不可能有通过山口进攻阿尔及尔的能力。</p>
但对于美军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是因为卡塞林山口正好位于美军的防区。如果卡塞林山口丢了,那么美国人将失去进攻德军最佳的出发阵地,进而将导致美国军队在突尼斯战役中沦为配角。</p>
而这种情况是急于争夺欧洲西线战场战略主导权的白宫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艾森豪威尔在马歇尔的压力下对弗兰登道尔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务必”守住卡塞林山口。不过尽管如此,但曾在2月14日亲眼目睹弗兰登道尔拙劣的指挥能力后,艾森豪威尔并不太相信他能完成这个任务。</p>
除了将领的问题外,卡塞林这个曾被亨利·吉罗将军用作指挥部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仅有美军第19战斗工兵团一千二百名官兵把守,这群士兵缺乏训练、散漫迟钝,又缺乏重武器。</p>
美军在防守卡塞林山口这样关键的地理位置时,竟然只能凭借如此庸将弱旅,这样的情况岂能不让人绝望?</p>
于是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原属西部特遣军的第九步兵师日夜兼程,赶赴前线支援,另一方面再次祭出了盟军防守大师德内尔,让他代表远征军司令部紧急赶赴前线,全权指挥卡塞林山口防守战。</p>
刚从斯特贝拉带美第一装甲师的残兵败将撤离的德内尔二话不说,再次披挂上阵。</p>
但美军崩溃的速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仅仅一天时间,卡塞林山口便被德军攻克。当德内尔抵达泰贝萨的时候,只看到了美军后勤部队焚烧物资时燃起的冲天烈火。</p>
他将怀抱中的钢盔戴到头顶,然后提起步枪离开了副驾驶的座位,在此起彼伏的牲畜惨叫声中全力拦截整编溃兵。他刚组织起一个连的部队,便遇到了四个抬担架的士兵,他们正带着他们负伤的长官拼命寻找医院,但却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一无所获。</p>
德内尔发现他们之后,立刻走上前去检查这个炮兵中尉的伤势:“伤在肺部,子弹没有贯通吗?”</p>
“没有,长官。”</p>
“把他放到我的车上去,我的司机知道最近的还没撤退的医院在什么地方,他必须尽快做手术。”</p>
让出自己的座驾后,德内尔带领着他七拼八凑弄的连队向东构筑阵地、布设地雷,并没有在一个负伤的中尉身上耗费太多时间。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中尉名为昆西·罗斯福,正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孙子和大红一师副师长特德·罗斯福的儿子,以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亲。</p>
德内尔现在真正想知道的是,在他之前负责防御卡塞林山口的亚历山大·斯塔克上校,为什么不把这些地雷埋到自己的阵地前,而是任由它们堆在仓库里落灰?</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