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后悔不及(1 / 2)
第117章后悔不及</p>
学术委员会的审核大厅中,十九个人挨个坐在大厅的一角。十三位院士委员不安且愤怒的看着远处正在拆除审核大厅内座椅的“工作人员”。</p>
现在的情况清晰、简单且明了。正在发生的是一场政变――联合政府成立至今发生的第三起政变。</p>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联合政府遭到的政变虽然不如大崩溃前非洲大区的小国频繁,但也有两次值得记载的未遂政变。</p>
具有纪念意义的第一次政变主导者,是来自地中海区的疏散政府。这个由环北地中海区域国家残余机构组成的六国联盟,曾经在大崩溃后期维持难民营营地秩序上发挥了一定作用。</p>
随后,他们宣布承认联合政府是全人类唯一合法代表。恳请刚刚诞生不久的联合政府,希望他们可以协助地中海辐射区的居民撤离。</p>
新生且虚弱的联合政府消耗了大量资源,甚至搭上了许多人的性命。最终,联合政府耗时六年,从环地中海地区转移了一千六百万人。</p>
这些难民被安置在近东,或者顺着红海南下,安置在曾经的吉布提或者埃塞俄比亚等地。</p>
在联合政府成立七周年的庆祝会议上,疏散政府突然发难,声称来自地中海区域的居民受到了联合政府有计划的,系统的种族歧视。已经解散了的疏散政府发布声明,要求联合政府立刻解散,并且以打崩溃之前的领土为基础,恢复各国独立。</p>
联合政府的应对措施堪称典范。在疏散政府发布声明的半小时内,综合调查局就公布了疏散政府核心成员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详细披露了核心成员收受部分企业贿赂,出售本国社会基础服务项目以牟利的全部过程。他们政变的核心目的,是想让已经疏散的民众重新回到核废土上。然后购买那些行贿公司所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p>
比如昂贵的水电,公共交通和燃料、食品甚至娱乐产品。</p>
在发布调查报告的同时,综合调查局多路出击。除了逮捕行贿企业负责人以外,也打掉了数百个鼓吹联合政府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当解散并且恢复大崩溃前各国分治情况的“媒体”。</p>
最终,在针对性极强的打击措施下,第一次政变几乎没花什么功夫就被平息。</p>
第二次政变性质要严重一些,一支驻扎在新西兰北岛的联卫军宣布独立。</p>
从实际影响来看,新西兰南北两岛加在一起脱离联合政府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新西兰的位置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不怎么重要――这里没有主要航道,没有重要且罕见的资源,甚至就连人口都没有多少。</p>
但它的性质非常严重,甚至严重到了联合政府只剩下一种处理方式的地步。</p>
联卫军太平洋舰队出动,在六个海军陆战师的进攻下,北岛叛军被全部消灭。而叛军所推举的所谓领导人,以及所有身居高位的“政府官员”全部被处决。只有三名被迫任职的当地知名人士,因为暗地里向联合政府通报了叛军情况而得以幸免。</p>
政变对于联合政府而言并不罕见,他们也拥有相当的应对经验。</p>
但是,这一次的政变似乎有些不一样的地方。</p>
坐在最左侧的孙麟院士又扭头看了看那些穿着灰色外套的人,然后对袁思平说道,“袁老师,这帮人我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啊。”</p>
“眼熟就对了。”袁思平院士面不改色,他压低声说道,“带头的那个,是特勤处的副处长。以前有公开活动的时候,就是他和另一个副处长来和咱们沟通安保细节。”</p>
“特勤局为什么这么想不通,要来搞我们啊?”孙麟百思不得其解,“要搞政变,那也是针对联合政府去搞吧?费劲千辛万苦就把咱们几个扣下有什么用哇?”</p>
这个问题把袁思平都给干沉默了。老头琢磨了好一阵,然后才犹犹豫豫又难以确定地说道,“因为……咱们正在当值?”</p>
学术委员会的级别和联合政府核心委员联席会议一样,都是最高等级。这也就意味着特勤局在控制学术委员会的整个过程中,必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p>
当院士们从自己的住所被带到审核大厅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一路上的满目疮痍,以及那些倒在地上明显没有了生气的武装人员。</p>
就是看不清那些倒在地上的人到底是哪一边的。</p>
发动了政变的组织付出了巨大代价,结果却只是控制住学术委员会里的十三名院士,以及六名工作人员。这个现状并不合理。袁思平干了一辈子科研工作,他很清楚,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付出都在期待着回应。</p>try{ggauto();} catch(ex){}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