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零章 王子奔郑弭兵夭(六)(1 / 2)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这种各有胜负的战果中,与执政驷子阳有很大的关系。

郑国作为最早改革、最早成文法、最早民间法自发取代官定法、最早出现乡校讨论政治的国家,一直很混乱。

子产死后,郑国的继任者改革了子产的政策,七穆之间争权夺利,不能安歇。

驷子阳一系经过长年的政治斗争,以郑将近五分之一的封地,获取了执政地位。

而他的政敌们,则集中到了以太宰欣为首的太宰一派之中。

夹缝中的郑君,只能利用贵族之间的矛盾,艰难而悲苦的存活着,虽不至于如齐侯一般沦为贵族的吉祥物,但却依旧没有太大的权势。

驷子阳的权力太大,所以郑君不得不与太宰欣等人结成一派。

驷子阳权势既大,便有野心,又因为靠近三晋,深知变法的重要性。

家族在当年韩武子杀郑幽公之时即位,上台之后,利用自己的封地武力优势,与郑国的成文法传统,展开了一系列变革。

后人曾载:子阳刚毅而好罚,其于罚也,执而无赦。

他算是早期的法家人物,虽说当年子产执政的时候,也是用过重法,但是子产深知“张弛之术”,并没有一味地采用重法,而是张弛有度,百姓信服。

可驷子阳只学到了重法,却没有学到其中的精髓部分,加之这种变革不可能不触动贵族利益。

而郑国又是有贵族煽动百姓政变的传统的,最终原本的历史中,驷子阳也是死于被煽动的政变,百姓怒而杀之,郑国自此分裂最终灭亡。

郑国有法,而且有成文法,甚至这成文法还不是官方拟定的。

当年子产执政的时候,邓析利用自己巧舌如簧的辩术,不断帮着国人打官司,自己闲暇时间写了一本《竹刑》。

郑国虽有刑鼎,可是毕竟笨重,知道的人少。

邓析的《竹刑》却广为流传,以至于郑人皆知有《竹刑》而不知有《鼎刑》。

最终,邓析被杀,但是流传甚广的《竹刑》也成为了郑国的成文法。

驷子阳上台之后,便利用流传甚广的《竹刑》,变更了一些法律,从而变得更为严苛,以此变法。

只是,郑不是秦,没有那么好的地理位置,四周皆是大国,如同宋国一样,越是有大国之心,死的越惨。

只是现在看来,似乎变法略有成效,经过严苛的变法,郑国两次击败韩国,算是复了当年杀幽公的一点仇怨。

前几日当禽滑厘访郑的时候,驷子阳是极端欢迎的。

一方面是因为墨家众人在商丘做下了好大事,天下震动,墨家已经隐隐有雨小国之君分庭抗礼之势。

二则驷子阳有野心,也有抱负,所以既不亲晋也不亲楚,而是一直想要保持郑国的独立性,希望多年变法之后让郑国强盛。

他这个执政,或者说他的家族,也可能取代郑君一系,登上君位。

所以他不希望任何大国干涉郑国的内政,但是却善于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为郑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禽滑厘代墨子传达的中原弭兵之事,驷子阳一系绝对支持,其党羽密布,郑君与太宰欣需要合力才有可能压制住驷子阳的势力。

而这件事上,久经战火折磨的郑人,又抛弃了因为刑罚对驷子阳的怨恨,支持弭兵会。

因为禽滑厘在郑国与郑君和执政驷子阳的交流是愉快的,驷子阳表示只要三晋同意弭兵,那么郑国一定参加。

而且愿意放弃和韩国的仇恨,暂时与韩人休战,也为郑国休养生息变法成功做准备。

墨家给出的承诺,则是如果郑国愿意参加弭兵,那么若是再被韩国攻打,墨家会派人前来帮助守城。

同时,也传达了楚王为弭兵会做出的承诺:郑、宋两国,若是三晋来攻,楚人必北上救援,天帝鬼神为鉴!

虽然几次战争,郑国胜韩国与负黍、黄池,但是郑国也损失不小,而三晋向来合力,又不可能真的威胁到韩国,如果真的有威胁到韩国,魏国必然出兵,到时候就不能够地挡了。

只是骑虎难下,如今郑人多有复仇情绪,怎么说杀一国之君这种事也算是耻辱。

尤其是驷子阳当初又是凭借这个理由,以对韩开战为理念成为了执政,可他明白实在是打不下去了。

几场大战,韩人损失虽大,可韩国广阔,哪里是郑国能比的?

只要失败一次,郑国休矣,他这个执政也必然会被推翻。

即便不是被韩人所杀,国内的反对派系、太宰欣、郑君等,都会找机会下手。

仇恨,只是上台的理由。

上台之后,仇恨已不重要。

驷子阳正愁如何结束韩郑争端的时候,墨家商丘一战的消息传来,当即令他振奋不已。

弭兵!

这就是最好的理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