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至交(2 / 2)
“只是……八岁而已……”
“什么?”
李昰回神,“孙儿是说,祖父不要一下吃太多,待会我让刘英来看看。”
李正堂横眼,“我好得很,看什么看?”
尽管如是说,李昰却没妥协。
饭吃完不久,刘英就提着药箱过来了。
一把脉心头大喜,之前的肝郁气滞缓解了不少,之前的厌食寡味也改善明显。
回头,李昰问起,刘英也是一幅宽慰的笑模样,“如今京都攻下,大局已定,或许是安了心,气血都通畅了几分。老爷子……哦,不,皇上底子好,好好调养,应该无碍。”
李昰道过谢,命人送他离去。
只有他知道,祖父的身体好转并非什么大局已定,而是因为叶家。
因为他知道不用为了安定杀鸡儆猴对叶家痛下毒手,知道叶家还有那么一个风骨像极了叶老爷子的孙女,知道叶家不会就此彻底败落,自叶老爷子过世积攒的那些个郁结也就因此开始消散。
回到立政殿,李昰又忍不住问,“叶家被下在诏狱的人要不要审一审?”
“不必。”酒足饭饱,李正堂一脸餍足,“如果他们不归顺,难不成我真把他们杀了以儆效尤?若真审出几个不肖子孙,叶老头一世英名就毁了……” 以叶老头的脾气,怕是恨不得要诈尸。
李正堂长叹一声,那是他曾经的生死至交啊,如今却非得你死我活!
***
进宫前,叶韫就想过自己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上位的李家,什么态度才能保全叶家。
叶家与李家是世交,关系好到可以托付生死那种。
两个老爷子以前最大的分歧不过是手谈时你赢了我半子,我让了你一子,直到李家人带兵赢了几次外敌入侵,被百姓推上神坛,杨氏皇族就开始不淡定了,纵容奸佞数次构陷,最惨的一次差点将李家抄家灭门,逼得李家走上反叛道路。
反叛之初,祖父去豫州找李正堂长谈三个日夜,回到京都便再未开怀过,还公开宣布叶家与李家断绝往来。
那三个日夜谈了些什么,祖父从未向人道过,直到李家起兵那日,祖父喝多了几杯,拉她手谈一局,言辞间才泄露出几分。
大致是,皇帝昏聩,若实在容不下李家,他们可以两家联合扶持出一个明君,杨家儿郎那么多,总该有个可堪大用的。
一向处事淡泊的祖父,宁愿把自己推上权臣的位置,冒着被皇室清剿的下场也不想至交踏上反叛的道路。
然而李正堂却看得通透,也没有祖父那些愚忠,既然这样的杨家不值得挽救了,不如结束这个王朝,取而代之。
以前李家落难,奔波得最辛苦的就是祖父,后来李家谋逆,跳得最凶的也是他,大概就因为是他救的李家把杨氏江山逼得岌岌可危,才更要站在李家的对立面,力挽狂澜。
叶韫甚至怀疑过,半年前,李家占据并州,再打,就要与京都军正面交锋,祖父病逝,是不是那个倔老头私心里并不想真的跟李正堂正面为敌。
叶韫也知道自己对李家的态度有些“恃宠而骄”,但她真的在李家人面前乖顺驯服,李家人未必信,说不定还得背地里提防上。
明面上有祖父有母亲的威严摆着,别人不敢把叶家赶尽杀绝,但若摆到背地里,一切便都无法掌控,叶家什么时候被人一夜灭门,最多给京都百姓添个茶余饭后谈资罢了。
再则说,她真投诚李家,反而让人将他们叶家看低了去,堕了祖父一世英名,这,她绝对不允许!
今日进宫,是要人,更是探口风。
李正堂似乎并不打算重处叶家男儿,若只是关在诏狱,只要人活着,她一定想办法把他们救出来!
一定!
这件事她也没有隐瞒,回到叶府便告诉了祖母,重点强调“活着”二字。
虽然还是很难过,但老夫人明白,这是玉衡公主用性命换得的从轻发落,他们叶家儿郎也不用再在不忠和不孝之间徘徊。
抹了一回泪,叹了一口气,也就释然了。
叶韫亲自捧上茶,喂她喝了半盏,“听李家的意思,罪不及旁支,或许,我们叶家可以分一支出来……”
老夫人神色一动,但很快眼中光芒消散,“叶家儿郎谁都担不起不忠和不孝的罪名。”分出来又能如何?
叶韫在心中叹息,这,就是叶家的风骨,迂腐,愚忠,却又不得不令人敬佩!
只是这样,叶家就真的没个可以撑起叶家的儿郎了。
“不怕的,不怕的,开国总会大赦天下,我们还有希望……”
祖母苍白着脸色,叶韫不忍心戳破她最后的幻想,不过有一点她很清楚,下狱对十岁以下孩童都有优待,也许,他们真的还有希望。
那一刻,竟然连她自己都开始抱了一丝幻想。
“祖母,您看,我们要不要先做些准备?”
老夫人一愣,事情太多,就顾着伤心了,此刻脑子里全是浆糊。
“你说说,要准备些什么?”回头又对珊瑚道,“记下来。”
叶韫也没料到她会让人直接记下来,其实她只是想说出来先商量商量的。
“其实,也就两件事需要准备。
“其一,既然是免官下狱,那些职田官邸不仅会被收回,叶家摊上的是大事,只怕很多叶家原本积攒下来的宅子庄园也会被抄没,即便是这座府邸也是留不住的。我们需要一个不会被抄没的住处。”
叶韫相信,祖母这点能耐还是有的。
待祖母点头,她又说:“其二,各房是不是应该转移些积蓄出来,但这个数量又不能太多,以免惹人怀疑,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度量该多少,祖母一定比她有数。
老夫人忽然拉住叶梓的手,欣慰地握紧了,“有你在,祖母安心多了。”
“祖母,叶家,不用您一个人撑着!您还有我……”
“好……好……”老夫人喜极而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