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有虾上钩(1 / 2)

加入书签

卫渊在心底过了一下相关资料。许家是七姓十三望之一,主要势力范围是在宁州中西部。人族拿下整个宁州还不到两千年,因此许家属于新贵,实力也是在门阀中垫底。几年前,函阳关西几千里地域也都是许家势力,设下了一座洞天,无论官府还是宗门大都和许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整片地域被巫御族攻陷后,洞天破碎,许家元气大伤,实力直接去了两成。</p>

卫渊和许家的交集就只有当年武测时在空中慢慢爬来的紫火少年许银鞍。他勇是勇了,奈何手短,被卫渊一枪挑在空中后拼了命的也够不着卫渊,最后含恨而去。</p>

只是听掌柜话里意思,许家暗中还做人头生意?破碎之地无法无天,数度易主,青楼什么的开不长久,人头最稳定的去处还是巫御族。只是不知道这人头生意是个别人暗中所为,还是一直如此。</p>

“有女修画像吗?”</p>

“那位大人说,那女修可能被人改换了容貌,所以给了件她贴身之物,上面有她的气息。”</p>

掌柜就拿出一只玉耳环,上面果然缠绕着一点阴柔气息。卫渊心中一凛,这气息和云菲菲竟有几分相似!</p>

卫渊不动声色,把耳环收好,说:“你可以当王琅已经死了,有哪些法器可选?都拿出来吧!”</p>

掌柜就有些为难,道:“这有些不合适吧?那位大人物要货物到手才肯给出法器。要是您还是不放心,那到时如果没有您喜欢的法器,我再给您加两百仙银如何?”</p>

“成交。”</p>

生意谈妥,掌柜的一脸欣喜,就不再打扰卫渊。只是刚出屋门,就听屋内卫渊阴森森的道:“那女修身份也不简单吧?”</p>

掌柜心中一凛,没想到这憨货居然粗中有细。</p>

他立刻堆起笑,小声道:“上仙真是法眼如炬!实不相瞒,那女修其实是前任郡守的一个亲眷。前任郡守获罪问斩后,她不知道怎么的逃了出去,在外躲藏了好几年,结果机缘巧合下落到了王琅的手里,又被送了回来。</p>

其实那女修姿色一般,可那位大人就好有身份的贵女这一口,所以才愿意花大价钱做这单生意。郡守毕竟少有,得了这女修,又不是只用一次两次,所以大人其实也不亏。”</p>

卫渊冷着脸不说话。</p>

掌柜忙道:“再加五十两!”</p>

卫渊点头。</p>

掌柜离开后,卫渊慢条斯理的用完早餐,然后披上一件当地常见的黑色斗篷,再把脸遮住,就离开了客栈。钓鱼也不能总是在一个地方不动,比如海钓就是要坐在船上到处跑,能钓到大鱼。</p>

卫渊遮掩了面容,随意在镇中闲逛。他没有任何目的,走到哪算哪,默默听着周围的声音,感知着周围一切气息。</p>

“……大人,这个人魂魄这么强,是不是多加一些……”</p>

“……今晚一起行动,看我眼色,进去就杀!”</p>

“大哥,您是瞎子,怎么看您眼色?”</p>

“……那看我手势!”</p>

“明日我们就回宁州,只要能抓到一个符合命格的道基散修,咱们就发了。”</p>

种种声音,十条里倒是有六七条和人头生意有关。曲柳镇里就住着不少巫御族,他们对人族需求最大的就是人本身。和巫御族作生意,自然就是人头最快最好赚。</p>

卫渊一路走一路听,渐渐就对整个曲柳镇有所了解,并且知道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p>

当卫渊转到镇西时,明显出现了一些不同风格的院落。这些院子呈圆形,院中大多积满了水,从院门到正门根本没有路,里面的人就趟着水走来走去。这种圆形院落就是巫御族典型的房屋。</p>

西区街上有许多人都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也有不少人根本没有遮掩,就露出硕大的头、满是褶皱的脸,以及各种鸟兽的肢体。他们的眼睛如同鸡蛋大小,和身体相比不成比例的大,眼中没有瞳孔,就是或灰或黑的一片。</p>

这就是巫御族人,生活在水域沼泽之间。以人族的标准看他们生得奇形怪状,如同鸟兽混拼而成,但实际上他们天生擅长法术,又精通祭祀,一些需要大规模血祭才能发动的法术有毁天灭地之能,纵是仙君也要避其锋芒。</p>

巫御族成年时都会举行祭祀,献祭自己亲手捕来的祭品,祀求力量。祭祀后他们的肢体往往会有所变化,最常见的就是变成鸟兽之形。一般形体变化都意味着神通,在道基境,越是形似鸟兽、外形越诡异的巫御族人就越是厉害。</p>

巫御族整体实力强悍,还在北方辽族之上。只不过他们西方好像另有强敌,一直牵制着他们的主力,所以在人族一直胶着,整体上略有后退。</p>

在西区行走一会,卫渊渐渐感到不适。这片区域里的巫御族人远远超出卫渊意料。才走了一片街区,卫渊就数出一百多个纯血巫御族人,其中居然有七八个道基。这么多的巫御族,已经超出常理了,难道有什么大事要发生,或是战事再起?</p>

卫渊没有再继续深入西区,现在一路上明里暗里盯着他的目光就够多了,而且越来越锐利。巫御族以人为祭,祭品越强效果就越好。卫渊走在他们地盘上,就像一个落单美女走在一群流浪汉中间,想不引人注目都难。正主还没有上钩,现在还不是和这些小鱼小虾纠缠的时候。</p>

卫渊换了个方向,向北区走去,一路上注视的目光逐渐变少。</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