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林下之风气 王乔录神法(2 / 2)
“道韫”是字,“韬元”是名。</p>
“字”是给他人叫的,“名”则是给自己自称的,谢道韫自称时,自然称“名”。</p>
山涛笑问道:“可是为顾家妇寻?”</p>
谢道韫答:“正为友人而来。”</p>
山涛口中的“顾家妇”,指的是与谢道韫同郡的才女、张玄的妹妹张彤云。</p>
张彤云家世不及谢道韫,才情却差可相提并论,时人称她“清心玉映”。</p>try{ggauto();} catch(ex){}
她后来嫁入吴郡四家中的“顾家”,因此又被称作“顾家妇”。</p>
至于谢道韫所提到的“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那是“仙人王乔”的法门。</p>
“仙人王乔”又称“太子王乔”,他是道教著名神仙,据说他是周灵王太子晋。</p>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云:“王君名晋,字子乔;亦名乔,字子晋。周灵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也。”</p>
“生而神异,幼而好道。”</p>
“虽燕居宫掖,往往不食;端默之际累有神仙降之,虽左右之人弗知也。”</p>
后来“太子王乔”得天台山浮丘公降授道要,修“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又于灵王二十二年,接之登嵩高山。</p>
――“浮丘公”其实就是天庭四大天师之中的“丘弘济”天师,“录神法”正是他这一脉的传承法门,每代只传一人。</p>
后数年之七月七日。</p>
“乘白鹤谢时人,升天而去。远近观之,咸曰:‘王子登仙。’”</p>
“升天为右弼,主领五岳司侍帝晨,号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元始上真众仙记》称其位居“金阙侍中”。</p>
《云笈七签》在释尸解法时,特别提到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复有发其墓者,唯见一剑在室。</p>
因此视王乔为“尸解仙”,即将“地煞七十二术”中“尸解”修行到极致的人物。</p>
【尸解:遗弃肉体而仙去,或假托一物代形,遗世而升天,只以元神成仙。】</p>
这位古时仙人在东汉之时,曾投胎下凡历劫,来向世人显示神仙变化的功力。</p>
《后汉书方士传》中载:</p>
王乔乃是河东郡人氏,汉显宗时为尚书郎,出任南阳郡叶县县令。</p>
王乔有仙人的道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就到京城朝见皇帝。</p>
皇帝因为他进京太勤而奇怪,而且他每次来时、即不骑马也不乘车,于是就密令太史官偷偷察看。</p>
太史官察看后奏报说:“王乔每次到京城来时,准有一对野鸭子飞来。”</p>
皇帝于是就派人等野鸭子再飞来时张网捕捉,结果网里捕到的是一双鞋子,这鞋还是汉显宗四年时赏给尚书的那双鞋。</p>
每次王乔来朝见时,叶县县衙门前的堂鼓就会不敲自响,鼓声可以传到京城。</p>
后来有一天,忽然从空中降下一具玉石棺材,停在大堂院里。</p>
县衙的官员们一起推挪那口玉棺,玉棺一点也不动。</p>
王乔说:“这是天帝要召我去呢。”于是就洗了澡吃了药,自己躺进玉棺中。</p>
他一躺进去,棺盖就自动盖上了。</p>
然后大家把玉棺埋在了城东,那玉棺入土后,泥土自动堆成了坟墓。</p>
这天夜里,叶县的牛羊都流汗气喘,不知是怎么回事。</p>
百姓于是立庙,叫“叶君祠”,祈祷求告都很灵验,远近的人都很信服崇敬。</p>
皇帝让人把堂鼓迎进京城、放在城外都亭中,那鼓就再也没响过。</p>
王乔与嵇康关系不浅,嵇康在自己的诗作中多次提到他,如《游仙诗》、《代秋胡歌诗思与王乔》等。</p>
难怪谢道韫一来就称赞嵇康,看来就是冲着他来、想从他身上得知王乔线索。</p>
山涛看向嵇康。</p>
【附嵇康《代秋胡歌诗六》:</p>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p>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p>
凌厉五岳,忽行万亿。</p>
授我神药,自生羽翼。</p>
呼吸太和,炼形易色。</p>
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p>
------题外话------</p>
【忍不住要为最近的内容说明几句:</p>
1、这段“文会”,我才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想要着中烘托出后面出场的人物,因为前面必须有重重铺排,否则后面的表现力不够。</p>
2、铺排包括有人物、场地、仪式、器具等的铺排,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最华丽的服饰往往繁复,乃至有些冗赘。</p>
3、关于历史人物,想要烘托出后面的人物,前面就必须群英荟萃;想要群英荟萃,就必须有事例,不能只是干说。比如“竹林七贤”,相信大部分读者跟我一样,知道“竹林七贤”,但未必知道这七个人都是谁,都有什么故事,因此必须有所介绍。介绍的方式,若将人物的轶事演绎成故事,并非不能够,相反这很容易,只是这样行文会太长,所以才以一个背景简述的形式快去过,没想到反而给一些读者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抱歉!!</p>
4、其实像前面免费章节的那些,我凭着感觉写一天能写3章,反倒是文会这些章节,由于要不停查资料、比对、裁剪等,每天只能写1章,说到底是我不自量力写文会这种形式了,再次抱歉!!!】</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