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还乡(1 / 2)

加入书签

黑河,地处祖国最北部,与苏联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p>

是中苏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距离最近的对应城市,最近处相距仅750米。</p>

1988年9月,两边就会开通“一日游”,而这正是倒爷兴起的起点。</p>

掌控黑河,等于掌控了中苏双方的民间贸易权。</p>

同样道理,雅宝路也是基于这点。</p>

雅宝路,是首都东城区东南部一条不足500长的小路。</p>

因为靠近使馆区,在中苏缓和关系后,这里就会形成对外服装贸易市场,面向俄罗斯、乌克兰、中亚等独联体国家。</p>

今后,首都经满洲里至莫斯科的火车,也是从这附近开出。</p>

每周对外开放一次,运行六天六夜。</p>

这里今后会创下多个首都之最:外商最多,交易最快,房租最贵。</p>

而如今,中苏关系还没重新建立,正是入局的好时机。</p>

廖苇丽虽然不懂其中的关系,不过高加林说什么她就做什么。</p>

“好的,我会尽快安排人过去。”</p>

——</p>

第二天,高加林告别廖苇丽,继续带两女上路。</p>

火车在榆林下车,然后就要换乘公交。</p>

一路上,高加林不时看到标有“远东物流”的车辆行驶在道路上。</p>

榆林到宽州的公交只有一趟,还是趟回程车。</p>

傍晚时分,公交抵达宽州。</p>

半年过去,宽州还是老样子,基本没什么变化。</p>

车站门口,高加林和刘巧珍分别。</p>

“巧珍,今晚你去二姨家住一晚,顺便把我们带的礼物送给他们,我去亚萍家住一晚,明早我们一起回村。”</p>

“好的,加林哥。”</p>

刘巧珍也知道,黄亚萍回家,肯定是需要加林哥送的,否则黄爸问起来说不过去。</p>

而二姨问起加林哥,则可以说加林哥怕家里没地方睡,去以前的同学家对付一晚。</p>

叫了辆牛车,两人到家的时候黄爸已经下班。</p>

看到两人,黄沪生一脸惊喜:“亚萍、加林,你们搞突然袭击啊,上次电话里还说不确定哪天,早知道我去接你们了。”</p>

“爸,这么冷的天,我和加林就是担心你去等着,才不告诉你的。”</p>

“叔叔好。”</p>

高加林把带来的礼物提进门,心想着就是怕你看见刘巧珍问东问西,才不告诉你具体时间的。</p>

“哎呀,你们这两个孩子,回家行礼这么多,怎么还带东西给我。”</p>

黄沪生见高加林一件一件东西往家里搬,又听女儿说是高加林买给他的东西,既欣慰又疑惑。</p>

“你们哪来的钱,我看这些东西都不便宜啊。”</p>

黄亚萍上前道:“爸,我去做饭,我们待会边吃边说。”</p>

“亚萍,你哪里会做饭,还是爸爸来吧。”</p>

黄沪生脱掉外套,就要往厨房走,边走边埋怨两人,说要知道他们今天回来,他早就做好饭菜等着了。</p>

黄亚萍拦住父亲:“爸,不就是做饭嘛,我早就学会了,你就坐着陪加林聊聊天,也让你尝尝我的手艺。”</p>

“这孩子。”黄沪生摇摇头,只能坐下道,“加林啊,亚萍从小就不沾阳春水,如今为了你都肯亲自下厨房,说明她很喜欢你,你莫要辜负了她啊。”</p>try{ggauto();} catch(ex){}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