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以侍郎之身,行尚书之权(1 / 2)
明朝京城六部的办公衙门,除了刑部以外,其他的五部都在承天门前方右侧,也就是后世天安门广场的东边。</p>
吏部在国家博物馆正门,户部在国博停车场,礼部稍微好点,在天安凯富莱商场和仿膳饭庄那个位置。</p>
今日是欧藏华在礼部坐堂,时值礼部尚书·田景贤大人因病卧床,于家中静养,暂别政务。</p>
而礼部左侍郎·毛纪大人,因慈母辞世,悲痛之余,已循古礼归乡,行守孝之仪,为期三载,尽显人子之孝。</p>
所以偌大的礼部,就这么落到了欧藏华的肩上。</p>
这就叫以侍郎之身,行尚书之权。</p>
而他看到的一份奏折,就是来自河南嵩山少林寺的。</p>
在这份记述中,方证大师以坚定的正义信念,挺身而出,成为了维护武林秩序与安宁的坚实盾牌。他亲自领导少林寺的众多武僧,与嵩山卫的将士们配合,剿灭了盘踞在始祖山的任我行之流。</p>
没有给他们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机会。</p>
而代价就是方证大师身受重伤,已经无力主持少林寺各项事务,只得退位让贤。</p>
而方证大师所推荐之人,便是他的师弟方净大师。</p>
欧藏华往后翻了翻,就找到了方净大师的手书,也可以说是方净大师今后的处世之道:</p>
心怀慈悲,则视人如己,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故曰:慈悲为怀,则天地宽广。与人方便,则德行日隆。</p>
这篇文章虽言辞质朴,无华藻之饰,却字字珠玑,透露出方净大师较之于方证大师,有一份更为纯粹的佛心。</p>
欧藏华心中更惊讶的是,方证大师所受之伤竟如此深重,不过转念一想,那东方不败也是以重伤之躯杀到京城来,好像又说得通了。</p>
他思索了一阵,写上自己的意见之后,将奏折放置一旁的篮子里,一会儿会有官员将其拿到内阁去。</p>
接下来,欧藏华就要开始安排年底的祭天和祭祖仪式。</p>
每年的祭天、祭祖都是礼部的头等大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完成。</p>
换成现代公司的模式就很好理解了,礼部是决策组、翰林院是顾问组、太常寺是执行组、光禄寺是采购组、鸿胪寺是招待组。</p>
另外还有协同部门工部,礼器制作组御窑厂,天气预报组钦天监。</p>
由于祭祀日期都是钦天监提前一年挑好的日子,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会有所改动,所以各个部门在十一月初就开始动员起来。</p>
欧藏华先去了一趟太常寺,与太常寺卿·刘恺一同观看了乐舞,至于读祝、设位、典仪、通赞这些环节,还在排练之中。</p>
“刘大人,我有一个想法,可以在仪式正式启动之前,先奏一曲乐。”欧藏华看完后,开口道:“如此,也能让在场的百官有个准备。”</p>
刘恺闻言,思索一阵,才神情平和的说道:“是,下官这就安排。”</p>
欧藏华笑了笑,继续说道:“本官前些日子作了一曲,晚些派人送过来,刘大人先彩排一番,看看效果如何。”</p>
刘恺有些无语的看了一眼欧藏华,原来你小子打得这个注意啊!</p>
不过安排在仪式开始之前,倒也无伤大雅,便说道:“下官明白,下官这段时间都会在太常寺。”</p>
“好。”</p>
欧藏华笑着点了点头,从太常寺离开后,又去了鸿胪寺,今天是《大明物华天宝录·冬篇》发表的日子。</p>
上一回的秋篇因为有杨慎的《西山红叶》一文,在京城、天津、南京三城卖得很不错。</p>try{ggauto();} catch(ex){}
这一次欧藏华开篇选择了直接抄录关汉卿的《大德歌·冬景》:</p>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p>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p>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