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萧统之死(1 / 2)
尔朱仲远南逃建康,萧衍这才想起了他的北伐大业。其实,按照萧衍的个性,他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北伐的机会的,因为他是菩萨皇帝哇,他受不了天下苍生有片刻的苦难。</p>
为何等高欢都击垮尔朱氏了,萧衍才出手呢?皇帝难断家务事,萧衍家里的烦心事实在太多了。首要的就是太子问题</p>
1.天妒英才</p>
萧统自从墓地蜡鹅事件后,一直不受萧衍的待见,父子之间只是保持表面的礼节,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什么亲情,皇家就是这样,皇权第一人伦第二,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再也无法破镜重圆。</p>
531年盛夏的一天,忙完公务的萧统百无聊赖,他又想起了那件伤心往事,独自在书房长吁短叹。</p>
“殿下,这个季节后池莲花朵朵,美不胜收,咱们不妨去乘舟游玩,一则散散心,二则避避暑,三则寻找创作灵感,如何?”刘勰建议道。</p>
刘勰也是萧统文学集团的成员之一,他在37岁就写成了《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步系统性文学理论专著,是哪个时代最耀眼的文学明星之一。</p>
刘勰之前是萧衍六弟萧宏的秘书,萧宏在526年死后不久,墓地蜡鹅事件发生,为了弥补父子之间的裂痕,萧衍把刘勰派去给萧统做舍人,也就是师傅、陪读、侍从一类,虽然刘勰比萧统大36岁,但两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为忘年之交。</p>
“也好,就依先生之言。”萧统很快沉浸在了这美景之中。夏天的江南,生机勃勃,那荷叶的绿,莲花的红,天空的蓝,湖水的青,各种色彩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人间仙境图,不由得让人心旷神怡。</p>
不远处的小船上,两个风姿绰约的宫女正伸出纤纤细手,去采摘那美丽的荷花还有莲子。宫女一会儿把荷花戴在头上,一会儿嬉戏打闹玩水,那笑容让荷花也黯然失色,萧统看得出神。</p>
“拿文房四宝来。”此情此景,仿佛有万千思绪涌向萧统的脑海,不吐不快。刘勰研好了墨,萧统接过宦官鲍邈之递来的纸笔,一挥而就一首《西洲曲》:</p>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p>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p>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p>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p>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p>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p>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p>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p>
“好诗!好诗!好诗!”刘勰看后,脑袋点个不停,接着说,“实在是妙!‘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殿下,这必定能成为千古绝唱!”</p>
刘勰一点也不夸张,这首《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首,任何语文教材里,要是没有这一首诗,那都不合格,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麻烦面壁思过,好好回去背诵语文课本。</p>
借采莲宫女的姿态、心境,萧统把自己对父亲的爱不露痕迹地融入到诗中。</p>
鲍邈之和另外两个宦官虽然不懂诗,看萧统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快乐,他们也跟着高兴起来,把船桨丢在一边,手舞足蹈起来。除了高兴,他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希望萧统发生意外。</p>
不幸的事情很快就来了,小船的船舵被水草缠绕,加上剧烈的晃动发生了侧翻,萧统不会游泳,掉入水中挣扎的时候,大腿被水中的石块划伤······</p>
等萧统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萧统身体本来就弱,内心一直很郁闷,再加上这次溺水受了风寒,抵抗力直线下降,大腿伤口很快感染,一病不起了。</p>
东宫的医生束手无策。“快去禀告皇上,去奏请御医。”刘勰大声吩咐鲍邈之。“不,父皇国事繁忙,此等小事不必惊动父皇。”萧统很坚决。</p>
萧统重病的消息还是传到了萧衍那里,萧衍派去了御医。“太子咋样了?”萧衍还是想起了这个儿子。“太子并无大碍,只是不慎落入水中,御医说吃两副药就好了,陛下不必担忧。”鲍邈之满嘴谎言。</p>
鲍邈之希望太子死,如果太子顺利接班,他认为,他作为蜡鹅事件背后的总导演迟早会被清算。不过,鲍邈之确实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萧统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总是从自身身上找问题,早就将鲍邈之的所作所为忘得一干二净了。不然怎么还会留他在身边继续做事呢?</p>
正好这段时间,老三晋安王萧纲从封地入京述职,萧统还梦见了他,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叫来长子萧欢:“我昨晚梦到和晋安王下棋,他乱了章法,我还把佩剑赠送给了他,这应该是一个预兆;父皇这次召他进京,恐怕有什么变故,欢儿,你一定要一切听从皇爷爷的安排,不可动别的心思!”萧欢哭着答应了。</p>
没几天,31岁的才子萧统病逝了,走完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历史上几乎完美的太子,别的不说,单是《昭明文选》足以让他名留史册。</p>
在垂危之际,他的头还朝着皇宫的方向,期盼得到父亲的原谅。床边的夫人蔡氏,长子萧欢、次子萧誉、三次萧詧,还有老师刘勰等等,已经泣不成声。</p>
可他的父亲直到最后也没来看他一眼。</p>
2.废孙立叔</p>
萧衍得知消息后痛哭流涕,他读到《西洲曲》后更是悔恨不已,然而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萧衍来不及处理鲍邈之,目前更重要的事情是立新太子。“还请陛下节哀,太子为国本,国本不可动摇。”朱异打破了僵局,把领导从悲伤中抽离出来。</p>
“还望陛下早日册立皇长孙,以安国本。”刘勰上前请示。按理说,太子死后,嫡长孙继承皇储的位置,这是没问题的,但萧衍并不这么想。萧衍又想起了蜡鹅事件,他想起了萧统集团树大根深,心中对萧统的儿子们产生了厌恶。</p>
于是,他让宦官宣读自己的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新丧,嫡长孙华容公(萧欢)年方十五,不适合作为皇储,国赖长君······三子晋安王德才兼备,与前太子一母同胞,特此册封为大梁太子,钦此。”</p>
圣旨一出,文武哗然,虽然萧统死前告诉过萧欢,储君之位可能有变动,但萧欢还是很惊讶,萧纲也大吃一惊,没想到父亲会撇开萧欢而册封自己。萧纲也是才子,他对萧统的为人和才学一直也很佩服,他这几天一直和侍从徐陵、庾信等人在吟诵《西洲曲》呢!</p>
或许这就是萧衍不处理鲍邈之的原因,鲍邈之的别有用心正中下怀,萧衍就希望对他有威胁的萧统死掉。可有一个问题解释不通,萧宏、萧正德父子还搞过阴谋刺杀呢,为啥萧衍能宽容他们?六子萧纶还咒骂他死呢,为啥也被宽恕了?次子萧综还叛国投敌呢,为啥也被萧衍宽恕了?</p>
怎么单单就长子萧统因为一个无中生有的蜡鹅事件,就无法被原谅?剩下只有一种解释了,因为萧统是太子,是对皇帝最有威胁的人。其他儿子再怎么胡闹都不是太子,哪怕是刺杀他,他都觉得安全。</p>
“微臣有事启奏!”说话的是汝南周氏的周弘正,出身世家大族,他现在是萧纲的主簿,也就是办公室主任,周弘正是《易经》大师,很小就因讲解《易经》而声名鹊起,也得到了萧衍的认可。</p>
“准奏。”</p>
“储君之位立嫡不立贤,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陛下轻易变动国本,恐怕会让诸位藩王产生异心,微臣不敢奉召。”周弘正作为萧纲的马仔,竟然力挺萧欢,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公而忘私的人物。</p>
萧衍、萧纲、萧欢不约而同的看着他。</p>
“大胆,这是朕的家事,拖下去!”萧衍很不高兴。周弘正一边骂一边被拖了出去,当然,萧衍不会杀他。看皇帝这么坚决,刘勰知道多说无益,他向皇帝提议:“陛下,如今老臣年老体衰,已经是个无用之人,我想削发为僧,为前太子超度,请求陛下恩准。”</p>
“刘爱卿,你是国家栋梁,怎么能舍身佛门呢?”萧衍的舍身同泰寺是行为艺术,为的是捞钱,他以为别人也跟他一样只是走过场。无奈,刘勰这次是真的伤心了,他和萧统亦师亦友,儿子萧欢却没能做成储君,他认为自己愧对萧统。</p>
刘勰知道跟皇帝多说无益,只是默默退出了皇宫。几天后,他用火烧掉自己的头发,头皮都被烧伤了,再也长不出头发,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决心。没几年就在寺庙中郁郁而终。</p>
七月初七,28岁的萧纲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为了安抚萧统一系,萧衍把萧欢进爵为豫章王,萧誉进爵为河东郡王,萧詧进爵为岳阳郡王,另外两儿子也都有封赏,萧统这五个儿子个个都很优秀,他们能安心么?当然不满意,这是后话。</p>
但萧衍很满意,他这一辈子活了那么长,经历过太多政治斗争事件,他就希望看到萧统一系和萧纲一系明争暗斗,他在中间玩平衡,这皇帝的宝座才能稳当。</p>
萧纲很快便进驻东宫,他看到萧统留下的诗作以及生前的住所,不禁悲从中来,掩面而泣:“大哥,你怎么走得这么早!”</p>
适逢徐陵正在谋划编纂诗歌总集《玉台新咏》,庾信建议道:“太子,不妨把《西洲曲》编入《玉台新咏》,以作纪念。”“微臣同意庾兄的建议。”徐陵也表示赞同。</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