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溥仪 (星期二求追读)(1 / 2)
1931年9月29日,天津东门外的《益世报》。</p>
此时天色蒙蒙发亮,院里却聚集着不少报摊的小老板和走街串巷的报童。</p>
天津是民国时期的政治舆论中心,不仅仅是各国使馆、商人云集于此,更因为民国四大报刊之二的《大公报》、《益世报》也在天津。</p>
报刊向来是政治的咽喉,舆论的导向。</p>
经过一天时间的发酵,九二六事件以及申沁通电传遍大江南北,而天津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学生游行,此时如同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p>
《益世报》的主编罗隆基手中拿着一份即将售卖的报纸,头版内容正是由他亲自撰写。</p>
《民族英雄赵维汉:打响抗日第一枪》</p>
据获悉,赵维汉作为特派员前往沈阳处理中村事件,所乘坐车队遭到日本人的袭击,赵特派员侥幸生还。</p>
万宝山事件。</p>
中村事件。</p>
九一八事件。</p>
九二六事件。</p>
罗隆基以极其浅显的文字痛述日寇之横暴,多次无端挑衅,中国军队为保卫家园被迫进行反击,通过整版的内容将赵维汉塑造成了一个民族英雄。</p>
对于亲自撰写这样一篇文章,罗隆基内心是极为快意的,这不仅仅是出于办报人的民族情怀,也是一个政治任务。</p>
《益世报》负责点燃火星,《大公报》负责引导民众拒绝日货,支持国货,两个报刊各有任务,分工明确。</p>
无论在哪个年代,学生作为最热血、最单纯的群体永远是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方。</p>
及至当天上午八时,天津国立北洋大学,南开大学、工商学院以及诸多中学从各自的学校出发,沿途汇聚在一起,驾轻就熟的涌向日本租界。</p>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护我中华,中国必胜!”</p>
“保卫家园,东北军必胜!”</p>
码头上工人罢工,商户罢市,游行的队伍不断壮大,走在队伍最前方的皆是精壮男子,并且一水的小寸头。</p>
与此同时,北平,上海,青岛,武汉、南京皆有游行队伍走上街头,全国各地民众予以响应。</p>
日本领事馆,门口的守卫看着浩浩荡荡而来的游行队伍,不禁吓得面色惨白。</p>
日本驻天津总领事桑岛主计看着围在领事馆外面的游行队伍,响彻云霄的呐喊声似乎要将玻璃震碎。</p>
二楼屋内的电话铃声响起,桑岛主计拿起电话:“八嘎,你们驻屯军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迟迟没有来?”</p>
“领事先生,支那人的军队宣称正在进行军事演习,目前已经包围了海光寺。”</p>
听着话筒里传来的炮声,桑岛主计大惊失色,旋即冷静下来:“这里是天津,各国都在关注着这里的一举一动,支那人是不敢主动动手的。”</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