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245章 李恪李泰的震撼(2 / 2)

加入书签

他们虽然不会,可李承乾会啊,别忘了,他曾经可是手工达人,手艺活会得可真不少。</p>

不单单是炼铁的技术,还有类似打造滑轮这些施工用得到的东西,还有水泥石灰的烧制,这一次他都教给了方铁匠等人,甚至在大明国学中,也教授了这些东西。</p>

他很清楚,想要大明王廷强大起来,靠的可不单单是他一个人。</p>

正当他在工坊和大明国学两头跑的时候,大唐的使节团再次来了。</p>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的使节团却是颇为隆重。</p>

而且领头的人是李承乾万万没想到的。</p>

李恪、李泰两兄弟。</p>

当初,在长安城里,各家为了这个出使的肥差不说争了个头破血流吧,那也是暗流涌动。</p>

李恪、李泰两兄弟自然也在其列。</p>

他们倒不是想要争这个肥差,而是想亲眼见见自己这大哥孤身一人创造出来的奇迹。</p>

李二最后为了平衡利益,也是为了彰显自己几个儿子兄友弟恭,索性就把这两个儿子都派来了。</p>

他自己是弑兄逼父得到的皇位,自然希望自己几个儿子多一些兄友弟恭的美谈。</p>

至于长孙无忌,虽然没捞到出使的差事,但也重回朝堂,于他而言,倒也算不得什么损失。</p>

“大唐的使节团有多少人?”李承乾问道。</p>

王玄策说道:“足足千余人。”</p>

他也有些头疼,这千余人的使节团,他也没有接待的经验。</p>

“把长孙冲他们喊来。”李承乾也是无奈,他也没有啊!“这样,在把萧瑀请来。”</p>

“宋国公如今在德阳城。”王玄策说道。</p>

所谓的德阳城,便是之前日月山外的三座营寨而改名。</p>

这名字,还是萧瑀取的。</p>

其意倒也简单,以德为名,朝阳而生,名曰德阳。</p>

萧钺第一次出仕,做爹的又怎么可能不上心,再加上,他也想看看大明王廷的吏治该怎么进行下去,所以,自萧钺上任以后,他就第一时间跟了过去。</p>

“快去请吧。”李承乾摆了摆手不道。</p>

王玄策也就不再坚持,当即派人去请萧瑀回来。</p>

不多时,众人再次齐聚李承乾的大帐之中。</p>

商议起了接待使节团的事宜。</p>

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p>

有了萧瑀这个经年老臣的参与,众人都松了口气。</p>

在场的,估计也就他这个老学究对此最有经验了。</p>

“殿下,吐蕃、吐谷浑、就连突厥那边都派了使节团过来。”就在他们刚商议完之时,刘三进来说道。</p>

李承乾愣住了。</p>

大唐派使节团来,他能理解,这几个地方派使节来作甚?</p>

“无妨,他们这是来打探虚实的。”萧瑀随口说道,“就照接待大唐使节的规格,降低一个规格便是。</p>

如今大明王廷也算是这天下一番势力,这样的事情,以后经常会发生。”</p>

“这样做不好吧?”王玄策说道,“都是使节,规格有所差距,不是待客之道。”</p>

萧瑀闻言,不悦地说道:“我大唐来的使者是两位王爷,他们的使节凭什么跟我大唐的比?”</p>

王玄策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p>

对于这个,李承乾也不懂,也就这么着。</p>

“殿下,要不借着这次机会,殿下正式加冠?”王玄策说道。</p>

他这里说的加冠,是王冠。</p>

虽然李承乾自封明王,但一直以来却少了那个仪式,从法理上来说,他这个明王颇有草头王的意思。</p>

长孙冲也道:“微臣觉得也可,刚好万国来朝,正是时候。”</p>

萧瑀在一旁,不吱声。</p>

大唐说是万国来朝,那都是极其夸张了。</p>

你倒好,区区四国使者也敢说这话?</p>

关键是,这话你配说么?</p>

“行。”李承乾想了想,倒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他现在的确是缺一个正式昭告天下的仪式,这一次有附近几国的使者见证,倒也不错。</p>

对于合不合理,管我什么事儿?</p>

我干的就不是合理的事儿!</p>

又商量了一番后,众人散去。</p>

当王玄策和长孙冲临走时,李承乾悄悄对他们俩说道:“这一次都跟人学着点儿,下一次本王希望是你们自己主持这一切。”</p>

两人当即点了点头。</p>

贞观六年七月十一,大唐的使节团正式进入大明王廷的境内。</p>

兵部侍郎伊原峰率三千怨军于德阳城外,亲迎使团。</p>

而日月山这边,两部尚书带着为数不多的文武官员则是在日月山外城尽头,恭候多时。</p>

至于李承乾,他则是在日月山内城等着。</p>

不管是出于他长兄的身份,还是明王的身份,都没有亲迎的道理。</p>

不过在城头之下,长乐却是一身华服等在那里。</p>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慕容婉秋,她虽然跟李承乾回了日月山,但李承乾却是不曾限制过她的自由,任由她在大明王廷的范围内活动。</p>

这会儿却是坐在长明酒楼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p>

“末将伊原峰,奉明王殿下之命,在此恭候贵使。”德阳城外,伊原峰高声说道。</p>

他要在这里,和大唐的军队交接使团的护卫之权。</p>

换句话说,除了使团的千余人外,护送使团的一万兵马只能留在这里,暂且扎营。</p>

其实,这些兵马本应该撤回去才是。</p>

可因为听闻还有吐谷浑、突厥、吐蕃的使者要来,李承乾刻意让这些兵马扎营在此。</p>

为的就是以防万一。</p>

“有劳伊将军了。”李恪说道。</p>

看着伊原峰麾下数千悍勇之士,他也是感慨不已。</p>

一旁的李泰却是没有多言。</p>

也只是看着。</p>

两人心里都不知道该说什么。</p>

“贵使,请。”伊原峰说完,便护送着李恪两兄弟朝着日月山而去。</p>

“青雀,咋样,累不?”路上,李恪问道。</p>

李泰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累是不累,就是太过于震撼了一些。”</p>

他们想过李承乾的大明王廷该是什么样的,但是想象中的总是和现实看到的是有区别的。</p>

当然,也是因为他们还小,除了长安,真没去过什么地方。</p>

在他们的想象中,赤水源就算不如长安,但也至少跟地方上的那些州府相差不大才是,可谁又能想到,竟然是这样一片荒芜的景象。</p>

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无到有,一手建立大明王廷,可想当初起步之艰难。</p>

“大哥吃苦了。”李恪感慨了一句。</p>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日月山。</p>

普西偌和伊原锡也早已在这里恭候多时,见到使团,则是笑道:“大唐使团不远千里而来……”</p>

寒暄了几句后,李恪李泰两人也便下了马,在普西偌等人的簇拥下,朝着日月山内城而去。</p>

这一路,他们看过太多的荒凉,只有到了这里,才看到了一丝丝的人间烟火气。</p>

而在城门之下的长乐,看着自己的两个哥哥,早已是泪眼婆娑。</p>

多久了,她记不得了,终于在今时今日,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哥哥。</p>

小女孩儿嘛,感情丰富些,那一瞬间就感觉自己受了好大的委屈。</p>

“二哥、三哥。”说着,当即就哭着跑了过去。</p>

/91/91421/l</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