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收束战线,输掉整场战争的开始!(2 / 2)

加入书签

把先登死士这样的袁绍降兵,派给一个袁绍派系的降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p>

这杯羹,只有自家人能吃。</p>

郭淮就是有足够的信心,即使没有你朱灵我也能吃下刘云。</p>

等我吃不下,才轮得到你。</p>

事实上直到中军被冲垮后,郭淮才不得不依赖这些忠诚度较低的外系兵马作战。</p>

朱灵倒是想抓住机会,甚至不惜用督战队监斩。</p>

可没想到反而起激化了军队营啸,被刘云借机冲垮。</p>

他的兵质量最弱,士气最低,还是夜战,说起来也算是倒霉到了极点。</p>

反观南郑方面,抛去刘云屡次逆转局势的小机灵不谈。</p>

南郑将帅齐心,整个军民都充满了对魏军的仇恨。</p>

不管是凉州、三辅逃难来的流民。</p>

还是本地被抄略的百姓、被淫掠的姑娘。</p>

所有人都想把魏军赶出汉中。</p>

曹操有校事府提供情报。</p>

可刘云却有整个汉中,五十万百姓为他提供情报。</p>

他总能比魏军更快的获得消息。</p>

就这样,天降的大雨下消除了魏军的骑兵优势。</p>

丽娘手中的布阵图提供了情报优势。</p>

誓死拼杀的鬼卒,强悍的巴西板楯蛮,靠着奇袭中军,前后夹击,不仅救出人质,突围成功,还顺带摧毁了夏侯渊最得力的中军。</p>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p>

郭淮目光悠然,这一次败的心服口服。</p>

曹操已经给他了重新做局的机会。</p>

这一次,郭淮处处占尽先机,可还是败了。</p>

他已无法用天时这两个字,来遮掩自己的失败了。</p>

这一次会战是刘云获得了完胜。</p>

……</p>

“父帅,伤亡清点出来了。”</p>

夏侯霸带着阵亡将士的战报,递到了夏侯渊面前。</p>

“此战,丙穴内外,留下了五千多具米贼的尸体。”</p>

由于抛弃了大半甲胄,并连续作战,以寡击众,汉中军队伤亡不低。</p>

可让夏侯渊费解的是,顶着如此高的伤亡率,这只军队居然还没有崩溃,刘云的御下之能简直逆天。</p>

“那我军呢?”</p>

夏侯霸哆嗦着嘴唇,尽管他想把战报写的好看一点,可是魏军的尸体却是不会少的。</p>

“大概五、六、七、八千……”</p>

“那就是八千咯!”夏侯渊呼吸都要停止了。</p>

如此精良的装备,近乎完美的伏击,三倍兵力,以逸待劳。</p>

不仅被敌军冲脸杀了出去,居然损失还超过敌人?</p>

简直离谱啊!</p>

出发之时,他从阳平关带来十军。</p>

按汉制,每军大概三千到五千人。</p>

但夏侯渊的军队常年在雍凉征战,除了摸鱼将军,和缩头将军的部曲,都不满员。</p>

全军只有三万多人。</p>

先前,在军械争夺战中,折了一千多人。</p>

在汉阴城之战,又折了五千。</p>

佯攻围城,损失数百。</p>

剩下的兵马也就两万四。</p>

其中一万六千军马,全部布置在伏击地点,以最精锐的两倍兵力对抗刘云。</p>

这一仗双方都在玩命,损失最大。</p>

王平、句扶的军队为了吸引魏军主力,差点被郭淮击垮。</p>

直到刘云带精锐突袭本阵,夺旗之后,前后夹击,局势才逆转。</p>

魏军士气崩溃自相践踏,又被米贼疯狂追杀,伤亡大增。</p>

至于朱灵的军队,除了三千先登死士在黑夜中死战之外,其余的杂兵损失,都是夏侯渊为了稳定军心,令督战队杀的。</p>

可饶是如此。</p>

魏军还是损失惨重……</p>

近乎三分之一的精锐覆灭在此。</p>

这些可都是甲胄精良,饱经战阵的中军。</p>

不是南郑的那群匪盗顽贼可以比较的。</p>

刘云一个月就能拉出一支战力不俗的新兵跟你对战。</p>

你夏侯渊敢拿临时征募的新兵去攻城吗?</p>

“天意啊。”</p>

郭淮痛苦地摇了摇头。</p>

小败两场,大败一场。</p>

关中魏军的精锐力量损失大半。</p>

已经无法继续围城了。</p>

一旦刘云恢复元气卷土重来,关中魏军的末日就要到了。</p>

夏侯渊震怒不已:“胡说,伯济,我军只不过遭遇了一场大败而已,你怎么能如此沮丧?”</p>

“你可是魏公的学生!”</p>

郭淮目光低垂,无奈道。</p>

“妙才,清醒点,你没发现,我们已经在慢慢输掉这场战役了吗?”</p>

众人皆哑口无言。</p>

夏侯渊猛的站起身来刚想反驳什么,却又堵在了嗓子里,说不出话。</p>

刘升之!</p>

就因为这个不知哪来的刘升之!</p>

魏军不仅没有拿下南郑,如今连一身的傲骨都要被打断了!</p>

诸将长叹短嘘。</p>

昏暗的大帐内,灯火飘零,几乎熄灭。</p>

郭淮算是看清了汉中局势,但他不知道的是。</p>

魏军不止是在慢慢输掉汉中这一场战役。</p>

他们更是在慢慢输掉,汉魏之间的整场战争……</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