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陈兴邦要去当屠户(1 / 2)
这时候的奎屯除了少数几栋楼是多层,其他大部分都是平房。</p>
农科所也不例外。</p>
和城里的其他建筑相比,这里更像一个农庄,因为附近种植着各种植物,包括蔬菜、果树、粮食作物等等。</p>
李龙把拖拉机停在路边上,熄火后,在这一片找了找,然后就看到了大木头牌子上写着苗圃字样的地方。</p>
应该就是这里吧?</p>
他走向苗圃,看到里面有人正在劳作,是把一些苗子挖出来,不知道是要移植还是出售。</p>
“同志你好,我想问问你们这里哪里有卖果树苗子的?”</p>
“你要买吗?买多少?”干活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姐,看样子和农村的妇女差别不大,只是眼神清彻,李龙总感觉她应该是在为某种事业努力,而不是为了糊口。那种神情和目光是不一样的。</p>
“我家院子里种,买不多,十来棵吧。”李龙说道。</p>
“那你家院子可不小,能种这么多。你想买什么果树?这里苗子可不便宜。”</p>
“都有哪些果树,大姐你能介绍一下吗?”</p>
“你家就在附近吗?”那位大姐没回答李龙的问题,反问道。</p>
“我家在玛县,距离这里还有一百多公里。”</p>
“玛县啊,那你怎么带回去?班车只能通到石城,再说那车上也不好带吧。”</p>
“我开拖拉机过来的。”李龙说道。</p>
“那还好。玛县和奎屯的气候差不多,那么你能种的有枣树、苹果树、李子、梨,我们还有新培育出来的水蜜桃你也可以试一试。不过你在那应该清楚,这些果树除了苹果,其他的在冬天都要压枝的。”</p>
“知道知道。”陆英明家里就种有一棵毛桃树,这树不是很粗,每年快到冬天的时候,陆英明都会把这树按倒,然后用土埋起来,不然冬天会冻坏。倒不会冻死,只是会不结桃子。</p>
“知道就好,我们这里还有各种葡萄苗子,无核白、玫瑰香、马奶子葡萄……”</p>
“那我知道了,我要红枣、苹果、李子、梨、水蜜桃和无核白葡萄苗子,一样来……四棵吧。”</p>
“既然你能开拖拉机过来,应该不缺钱。不然我就得提醒你这苗子挺贵的了。”那位大姐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土说道:</p>
“走,我带你去挖苗子,刚好也给你说一下种植的事项。”</p>
李龙跟着这位戴着袖套的大姐去往一片稀疏的树林,到了地方之后李龙才发现,这里是一片片栽种的果树,植株都不大,基本上是比大拇指粗一些,明确能看到有嫁接过的痕迹。</p>
“这些果树都是三五年树龄,移栽回去当年就能结果,当然结不多。照顾的好的话,第二年就能大量结果,这要看照顾的情况了。”那个大姐一一指着:</p>
“看,这枣树别看不高,但去年已经挂一公斤多枣了,今年会更多。这是从南疆移植过来的骏枣,也叫狗头枣,个头大,最大的能长到鸡蛋那么大,旁边是灰枣,这个枣小,和大沙枣个头差不多,但甜,比骏枣要甜。这枣树个头不高,现在还比较好压,多压一压,它们长得也就跟灌木一样了。”</p>
“那个是梨树,不是咱们南疆的香梨种,是内地的那种麻皮酥梨,水份足,没有香梨甜,但味道也挺好。”</p>
“这边是苹果,红富士的那种,我们在这里试验种植成功了,不过味道不如阿克苏那边的。”</p>
李龙两世为人是知道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优质,但这个时候北疆许多人更认可的是伊犁的苹果,因为伊犁的苹果个头大,真大!</p>
“这种是脆李,个头不大,和杏子差不多,不过是脱骨的那种,而且在果实还比较青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很甜了,品种很不错,建议你可以多栽几棵。”</p>
“这种是早熟水蜜桃,平时在外面种植的话,六月就能成熟,如果在在大棚里种植,五月份就可以成熟,非常早熟,味道也很好。”</p>
……</p>
这位大姐一一介绍着这边的水果,这时候她更像是一位园艺专家,听着就能感觉到,专业知识非常丰富。</p>
李龙就开始挖了——是的,他自己挑,自己挖。那位大姐的话,现在农科所研究人员也都有自己的活,如果李龙想等他们过来帮忙挖的话,估计要等到下午了。</p>
李龙可不想等到下午,他还打算今天赶回到玛县呢。</p>
挖了近二十棵果树,拖拉机后厢斗子里快满了,李龙付了四十多块钱,这样算算一棵苗子两块多钱,也不算贵。</p>
当然在他看来是这样。但在这个年代,已经很不便宜了。</p>
时间已经快到一点多,李龙感觉还不饿,便开着拖拉机去到百货大楼,买了一箱奎屯特曲,又买了一些零食杂物之类的,往拖拉机里一放,发动着就往东而去。</p>
小口径步枪就放在车斗子里。这几天干活的时候,枪是寄存在服务台那里。服务员大姐对这枪并不感觉意外,这年头有枪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新华书店里就能买到这样的枪。而远程过来的李龙带着枪也很正常,安全第一嘛。</p>
拖拉机离开kt市,驶入乌伊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让李龙感觉这一趟其实也挺值的。</p>
赚了钱,二哥他们也安顿好了,该买的东西买了,收割机也有了眉目,这一趟算是比较圆满了。</p>
开出一段时间,到安集海的时候,李龙停了下来。这路边有饭馆,他打算就在这里解决午饭问题。</p>
安集海是sw县的一个镇子,很早以前就存在,归属也是在变化,清的时候属于绥来——也就是玛县的前身,后来划归沙湾。</p>
现在想来,原来的玛县很大啊——现在都1.2万平方公里了,在清朝的时候,不得好几倍大!</p>
安集海后来有非常著名的特产,就是辣椒。一到秋天,这里路边上到处都是晒辣椒的,还有人从这里把辣椒拉到吐鲁番去晒,毕竟这里平坦县没被开垦和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李龙上一世还听说过,有人拉了五百吨辣椒去吐鲁番晒,结果一夜大风,五百吨辣椒全被刮没了。</p>
损失惨重。</p>
扯远了。这里饭馆主营也是面,李龙要了一个拌面吃了之后,给拖拉机加了水,然后继续往前开。</p>
等到石城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李龙也感觉到了累,他打算今天不回玛县了,直接开到大院子里,在这里过夜,明天再把树苗子拉回去种上。</p>
时间还来得及。</p>
一路上李龙其实都挺谨慎的,只不过和他想像的不一样,并没有出现什么拦路抢钱抢东西的。是秩序变好了,还是坏人被抓了?</p>
到玛县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李龙看着熟悉的场景,还有点感慨。</p>
以前小的时候,经过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从一个熟悉的场景到一个陌生的场景,感觉还挺神奇。</p>
而随着后来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早上在北疆,乘飞机下午就能到海边,那种神奇的感觉也慢慢消失了。</p>
现在这种感觉似乎又出现了。早上还在奎屯农机厂和杜厂长讨论收割机的事情,下午就已经到了玛县。</p>
这时代的有些老人,终其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县甚至一个乡的范围内活动,没出过县域,更别提到更远的地方了。</p>
李龙隐约记得上一世到自己五十多岁的时候,村里还有人没坐过火车,没坐过飞机的人更多。</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