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做实习生,顶头上司居然是同学?(1 / 2)

加入书签

早上八点半的时候,李西已经赶到了公司。</p>

这是他从入职以来一直保持的好习惯,只要不是去出差,他总会准点出现在公司。</p>

学校方面他除了去参加考试,已经基本不回去了,而是将所有的精力放到了工作上。</p>

“李总?早啊。”人事专员宋新月敲了敲李西办公室的门,随即笑眯眯的走了进来。</p>

跟在她身后的是三个年轻人。</p>

正在喝水的李西放下杯子,笑着道:“是刚来的实习生?”</p>

“对的,麻烦您签下字。这三个人就交给你了。”说完,宋新月回头对身后三人道:“这位是人人网事业群副总裁李西李总,负责公司市场方面的业务。”</p>

李西摆了摆手,对其中一人笑着道:“不用介绍,那是我同学。”</p>

在另外两个实习生惊讶的目光中,莫维栋苦笑着摸了摸鼻子,按照职场的规矩,恭恭敬敬喊了一声:“李总。”</p>

“郁风,东江大学。”</p>

“自我介绍下?”</p>

最后,陈平江还是放弃了使用花名,统一中式称呼挺好。</p>

就比如现在全公司上下没几个人敢喊陈平江全名,更多的叫做陈董。</p>

主管高庭笑着送走了宋新月,转头回来和三名实习生聊了起来。</p>

“孔彦则,东江理工大学。”</p>

莫维栋苦笑:“当时我和李总的确是约好了一起来人人网面试的,可学生会那边还有不少事,最终没能成行。等到我彻底把学生会工作放下后,人人网已经几乎不招在校大学生了,更多的则是招社会人士。”</p>

这不是所谓的官僚主义,而是表达尊重的同时,简化称呼和强调地位。</p>

只能说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决定人生。</p>

出了李西的办公室,莫维栋心中感慨,眼下的李西很难让人联想起以前那个到处打零工,相较而言比较沉闷的李西。短短一年时间,他变的更加开朗,也更有上位者的气场。</p>

李西哈哈一笑:“老样子,叫我李西就好了,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你们先去工位熟悉下,中午一起吃饭。”</p>

陈平江倒不是没想过搞个花名,毕竟现在互联网企业很流行这玩意儿,仿佛不起个花名和英文名就不是互联网企业似的。</p>

走在莫维栋旁边的理工大实习生孔彦则用胳膊撞了撞莫维栋:“兄弟,以后都靠伱照着了啊。我靠,部门老大是你同学,你转正几乎板上钉钉。”</p>

其实,莫维栋在见到李西的一瞬间,何尝不是肠子都悔青了。</p>

孔彦则两人闻言直接傻眼,心说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病,居然为了学生会那点破事放弃这么好的远大未来?</p>

“这位是你们以后的主管高庭。”到了部门后,宋新月开始交接:“那,高经理,他们就交给你了。”</p>

现在的人人网再也不是当初的草台班子,在组织架构改革和董事会成立后,特别是那么多的新人入职后,大家不会喊全名,更多的还是喊职位。</p>

另外一个实习生也加入了话题:“话说,你当初怎么没跟着你同学一起应聘人人网?否则的话你现在也是个总了吧?”</p>

当然,用花名最出名的两个地方,其一是阿里;其二是洗浴中心。</p>

名义上花名可以促进扁平化管理、去除官僚化,营造开放氛围,防止竞对挖角。</p>

但实际上花名并不能防止官僚,反而用花名来装平权很可笑,风清扬扫地僧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姓名暗示。除此之外,还会给合作方造成困惑,我到底是喊你“马总”还是“风总”,人为的造成撕裂。</p>

“莫维栋,东江财经大学。”</p>

作为三人当中唯一一位出自985高校的郁风正准备接受高庭某种程度上的恭维时。</p>

没想到高庭转而细细的打量了一番身旁的莫维栋,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热情的招呼:“哦?没想到你居然是东财的?”</p>

同处于仙林大学城理工大的孔彦则一看主管的表情,就知道他为什么欣赏莫维栋。旁边的郁风还有些懵逼,这画风有些不对啊。</p>

不过下一秒,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震撼。</p>

似乎“东财”两个字打开了机关似的,不断有老员工或直白或含蓄的跟莫维栋套近乎。</p>

像是看出了郁风心中的不解,孔彦则嘻嘻哈哈凑了过来:“你是不是好奇作为985的你没受到重视,反而是莫维栋更受欢迎?”</p>

郁风好奇的点了点。</p>

“这家公司老板是东财的,知道吧?陈平江。”</p>

“我当然知道了。”郁风觉得如果仅仅是因为陈平江和李西,大家也不至于对莫维栋这么热情吧?</p>

孔彦则继续说道:“刚才见过的李西李总,财大的。除此之外,高层当中百分之七十都是财大的,所以你能理解为什么财大学生在我们公司那么受欢迎了?”</p>

郁风终于不再好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p>

不得不说,公司内部财大派当权,走到哪都会让同级同事高看一眼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p>

就连陈平江都注意到了这种现象,所以他现在基本不会招聘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是社招,努力淡化掉财大的身份和圈子。</p>try{ggauto();} catch(ex){}

这并不意味着陈平江在打压财大的招牌,而是基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