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东城中学的往事(上)(2 / 2)

加入书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城中学并不像现在这般差生云集,反而是一所市重点中学。</p>

那时候的东城中学其辉煌程度堪比现在耀州市五大名校,无数家长做梦都想将自己的孩子塞进来。</p>

东城中学之所以有如此实力,便是因为他们那时有着一批以刘永忠为首的先进教师团队。</p>

刘永忠在当时是东城中学的办公室主任,在平时也担任着一个老师的教学工作。</p>

为了东城中学长远的发展,他提出东城中学未来应该往“高考工厂”的方向走,严格规划学生在校时间,并且封闭校园,实行全日制军事化管理,以大批的提高学校升学率为主。</p>

对于刘永忠这个想法,支持者和反对者是半半之数,支持的人认为这一决定肯定能为华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带动华夏各个行业的发展,对学校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p>

反对的人则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太过于极端,就算是为了培养人才,也不能如此的抹杀一个学生的稚嫩的心灵。</p>

由于这个草案过于重大,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学校不得不召开会议对这件事进行商议。</p>

会议之上两方的人挣得头破血流,直到最后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办法来。</p>

对于这个草案,刘永忠十分看重,现在的华夏虽然还没有人提出这种高考工厂的教学模式,但是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高考工厂”一定会在华夏问世,并且受到广大家长的喜爱。</p>

所以,刘永忠势必要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这个草案他豁出去了。</p>

刘永忠当即找到教导主任谷慧敏,谷慧敏也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之一,他制定的校纪校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p>

刘永忠找到谷慧敏,向她说明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后,得到了谷慧敏最大限度的支持。</p>

谷慧敏有一个远亲,在市教育局工作,她当即打电话给这个远亲,通过他给学校校长施压,迫使校长同意这件事。</p>

形势比人强,在这种情况下东城中学的校长也值得退让,同意了他们的草案,但是他要求要先进行试点,效果好的话才能大面积开展。</p>

刘永忠也同意了校长的要求,他知道校长还是不太放心这个草案,所以他一定要抓住机会证明自己。</p>

很快,刘永忠便在高一年级开始了他的高考机器加工的试点。</p>

高考机器加工厂的学生没有任何多余时间,每一个学生的时间都被刘永忠克扣到分钟,学生的生活就行机器一般,每天有着固定的工作。</p>

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反应特别强烈,不服从管理、私下辱骂老师、写投诉信等等,可是这些完全没有影响到刘永忠的计划,全被谷慧敏想办法压下来了。</p>

渐渐的,这个年级的学生反应不是特别强烈了,所有人都好像适应了这种生活,他们每天都做着同意的事情,生活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p>

这些学生的性格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他们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活力,不爱好体育运动,思想变得呆滞,沉默寡言,与终结者里的冰冷机器人无二。</p>

但是他们的成绩却好得出奇,整个年级的人无一不是精英中的精英,在那个年代,他们这个年级已经将市所有的学校打败了,当之</p>

无愧的第一。</p>

这些学生的家长看到他们的孩子成绩得到了提高,顿时心花怒放,又是送锦旗又是写感谢信的,丝毫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的变化。</p>

不得不说,刘永忠是一个有能力,有远见的老师,他看清了教育界的未来,这种应试教育之下的高考机器绝对是家长的最希望得到的。</p>

三年后,这一批学生如期参加高考,长期的魔鬼式训练早已让他们麻木了考试,对于高考,这些学生丝毫没有其他学生的紧张感,从容不迫地走进考场答题,从开始到结束,所有人脸色的表情平淡不已。</p>

后来,成绩出来后,这批学生毫不例外全都考上了省重点大学,没有一个落伍的。</p>

这一批高考机器圆满完成了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同时东城中学也如愿获得了媒体以及教育局的关注与表扬。</p>

事实胜于雄辩,这一下当初反对刘永忠惨无人道的教学模式的人彻底闭嘴了,毕竟人家成绩在哪摆着,学校不就是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吗?</p>

很快,这种模式在东城中学高中部全面展开,从这一届新高一开始,后面招来的学生都会接受这种残酷的改造,成为一台只为考试而生的学习机器。 </p></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