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两年后(2 / 2)
而在朝廷户部那里,也没有全国丁银的统计数字,只有户丁的总数,在行政及政策制定方面,朝廷也未涉及丁税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的问题。</p>try{ggauto();} catch(ex){}
也就是说,朱棣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于是把地方官员可以征收的丁税,给慷慨掉了。</p>
永乐二年二月,朝廷公布了朱棣“永不加赋”的诏书:“朕览各地承宣布政使奏报编审人丁数目,并未把加增之数开报。天下承平已久,户口日多,若按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土地并未扩大。以永乐元年全国丁税数额为永久之丁税征收定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p>
“今上实乃千古仁君啊!我们竟然遇到了仁君治世,真是三生有幸啊!”</p>
首次得知这个消息的一些学子,三观简直被刷新了,他们激动的语无伦次,有人用于彦昭听不懂的土话高呼“千古仁君”,甚至有人面朝东方的皇宫方向作揖。</p>
“若说今上是仁君,那是把今上看低了。”</p>
待这些刚刚知情的学子们逐渐安静下来后,于彦昭接着说道:“我告诉诸位,今上后来又颁布了一条诏令,你们可知这道诏令有多大威力么?”</p>
“有多大威力?”那位出自努尔干地区的学子,用不甚流利的汉话,惊讶的问道。</p>
“我爹、娘、爷爷、奶奶得知这一消息时,先是不敢相信,然后确定消息为真后,都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当今陛下,那是圣君!圣人在世,哪里是仁君可以比的!”</p>
之前那位出自云南土司的学子接话道。</p>
努尔干地区的学子被震惊了,急忙用蹩脚的汉话问站在讲台上的于彦昭道:“师兄快说,究竟是何诏令?”</p>
“别急,说这道诏令之前,我得问你一个问题。”于彦昭道。</p>
“师兄请问。”</p>
那位来自努尔干,身高一米九的壮硕学子恭声道:“小子的汉姓为武,名腾飞,字飞鸟,师兄可以叫我飞鸟。”</p>
“飞鸟,你以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个善政有没有漏洞?”于彦昭问道。</p>
“这,小子不敢妄言。”武腾飞低声道。</p>
于彦昭望向之前那位出自云南土司的学子道:“你叫什么名字?”</p>
“师兄,小子姓苏,姑苏之苏,名信,诚信之信,字有信。”苏信道。</p>
于彦昭点头道:“好,有信,你觉得永不加赋之政有漏洞么?”</p>
苏信红着脸道:“我看不出来这善政有何不足,若要说不足,怕是推行之初,会有许多地方官吏阳奉阴违,阻挠此新政之施行。”</p>
“不错,确实有不少胆大妄为者,对新政阳奉阴违,但今上派出锦衣卫与巡查御史,处置了一波又一波的地方官吏,如此才把这天大的善政推行开来。”</p>
于彦昭说到这里,环视众人道:“好吧,我也不与你们打哑谜了。”</p>
“永乐三年,户部在审核新增人丁补足旧缺额时,除照地派丁外,仍实行按人派丁,即一户之内,如果减少一丁,又新添一丁,以新添抵补减少。”</p>
“倘若减少的有二三丁,新添的不够抵补,则以亲族中丁多人户抵补。如果还不够,以同甲同里中粮多人户顶补,抵补之后的余丁才归入滋生人丁册内造报。”</p>
“正因如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政施行后,又出现了新增人丁不征税,旧额人丁不减税的矛盾。而且,新增人丁很多,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也很难做到苦乐平均。”</p>
武腾飞不解的发问道:“师兄说的,小子有些听不懂,这次一年的时间,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丁增加呢?”</p>
“依本朝之制,十六岁成丁,往后一直在五十九岁之前,都要缴纳丁税。每过一年,总会有十五岁的人变成十六岁啊!”</p>
苏信替于彦昭解释道:“而且,朝廷推行如此天大善政,许多隐匿户口之人,以及为了避祸而躲进山林之中的流民,必然会纷纷选择归地方衙门,造册编户,成为有户籍者啊!”</p>
“不错,是小子思虑不周。”武腾飞红着脸,起身向苏信拱手道。</p>
苏信起身回礼。</p>
于彦昭见两人都挺注重礼节,不禁点了点头。</p>
随后,他接着道:“为了做到苦乐平均,永乐三年四月,今上下诏推行‘摊丁入亩’,把之前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丁为对象征收丁税。此政一出,地、户、丁等赋役混乱之象将彻底终结,压在天下万民身上的人头税也就没了!”</p>
“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善之政!”</p>
许多学子纷纷议论道。</p>
尤其是来自南洋旧港的两位学子,感触最深。</p>
那里被朝廷纳入版图之前,三佛齐国的当权者不仅征收人头税,还有其他的苛捐杂税,许多华民与土人皆苦不堪言。</p>
“所以说今上乃是圣君啊!”于彦昭感叹道。</p>
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朝廷摊丁入亩,等于变相的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p>
如此间接导致增加了许多能够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对大明的商品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p>
于彦昭接着道:“从此以后,无地少地的农户摆脱了丁役负担,不再被强制束缚在耕地上,他们可以进城做些小生意,还可以选择加入惠民工建局,成为修路搭桥的工匠。”</p>
“什么是惠民工建局?”武腾飞问道。</p>
“惠民工建局你都不知晓?你是不是连《金陵旬报》也没有读过?”苏信反问道。</p>
“《金陵旬报》我读过,每十日发行一期,由朝廷通政司负责刊印,其功用与朝廷的邸报类似,但又不同。”</p>
武腾飞答道:“像是宋代时的‘小报’,不过宋时‘小报’非朝廷所刊印,而《金陵旬报》乃是朝廷刊印的正式官报。”</p>
“真没有看出来,你竟也是知晓史书典籍之人。”</p>
苏信望着身高一米九,壮实如牛犊的武腾飞,笑着打趣道。</p>
PS:我知道老铁们看多了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老套的改革情节,所以决定加快情节推进的进度。接下来郑和即将回航,诸王也开始改封,朱棣经过数年稳定发展后,可以对外开拓了!</p>
)</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