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真乃仙种也(2 / 2)
顿了顿,他望向郑和道:“郑和,你此次出海,责任重大,务必慎重!”</p>
“微臣懂得,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慎之又慎。”</p>
郑和躬身道。</p>
此时朱棣已走出狂热,头脑恢复清明。</p>
他转过身,伸出右手拍在郑和左肩上,沉声道:“郑和,绕大地航行一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需要探索航线,朕估算用时不会低于五年,但朕多给你一年的时间,六年之后,朕希望能见到玉米、甘薯、南瓜等海外作物。”</p>
“微臣领旨,谢陛下恩典!”</p>
郑和当即屈膝跪地,给朱棣磕了一个头,行了一个十分隆重的跪拜大礼。</p>
“朕准你三天假,回去好好想想航线的事,正所谓集思广益,你这次可以多招募一些有航海经验的老手。”</p>
朱棣接着吩咐道。</p>
“谢陛下。”</p>
郑和俯首再拜道。</p>
朱棣道:“你先下去罢。”</p>
“微臣告退。”</p>
郑和躬着身退了下去。</p>
目送郑和离去之后,朱棣转过身,用眼神示意朱高煦坐下说话,随即接着说道:“朕打算把京师迁至北都,你怎么看?”</p>
永乐元年三月,礼部尚书郑沂等官员上奏,称北平是朱棣的“龙兴之地”,应当效仿太祖皇帝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p>
于是,朱棣大力擢升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都,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p>
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都,被强令迁入北都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p>
“父皇,儿臣觉得可行。”</p>
朱高煦恭声道:“不过,若此时就迁过去怕是不太妥当。一是原王宫规模不够,二是从江南转运粮食过去路途遥远,费时费力,三是北方还有游牧部落未肃清,四是东北还有未臣服的女直部落。”</p>
“那你认为什么时候合适迁都?”</p>
朱棣觉得有道理,认真的问道。</p>
朱高煦答道:“一是新都城建好,二是肃清北方与东北的不服势力,三是河套地区与辽东地区出产的粮食除了可以满足本地需求外,还可以供应北都上百万人口之需。”</p>
“而营建新都、肃清不服、扩大垦田量这三件事可以同时进行,结合我大明如今的综合国力,儿臣觉得,十年之后,差不多就是迁都的时候。”</p>
“嗯,言之有理。”朱棣抚须道。</p>
永乐三年,十一月初三。</p>
“今天早朝,朕要讲三件事。”</p>
朱棣端坐在金台之上,俯视着堂上一众王公大臣,高声说道。</p>
“第一件事,营建新都城。朕打算把京师迁往北都,因此朕要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巍峨宫殿,来彰显我永乐盛世之辉煌。此事,交由户部来操办。”</p>
“陛下,臣身为户部尚书,有些话不得不说,请陛下见谅。”</p>
郁新躬身出列道。</p>
“说吧。”</p>
朱棣朗声道。</p>
“启禀陛下,为了筹备朝廷的第二次出海巡洋之举,如今光是制造宝船与招募水手,就已经花了一百多万两,再加上供应出海官兵的物资,所需费用不会低于两百万两。”</p>
郁新苦着脸道:“此外,编修《文献大成》,处理江南水灾,为西北大军筹备粮草,这上上下下都需要银圆、金钞。而今,陛下又要在北都兴建皇城,臣掌管的户部实在是难以供应的过来啊!”</p>
“朕要说的第二件事,正是解学士主持编撰的《文献大成》。此书编撰的进度朕已做了解,目前那里面收集的书籍还是太少,涉及的内容仍过于狭窄,皆为儒家思想、孔孟之道。”</p>
“朕上次就说过,我中华数千年历史,就那么一点文化精华么?法家、墨家、道家、兵家、阴阳家、农家等诸子百家的著作,皆可以编进去啊!”</p>
朱棣没有直接回应郁新提出的困难,而是就《文献大成》之事说了一番话。</p>
“朕还听说,有些乡野文人出书骂朕,说朕摊丁入亩有悖祖制,这种书也可以编进去啊?”</p>
解缙出列跪下道:“陛下,这种不堪入目的读物,怎么可以修进大典之列,这不仅有辱陛下圣明,还玷污了纲常伦理。”</p>
“微臣屡次直言,惹恼陛下,而陛下宽容大度,对微臣宠爱有加,又把修国家大典的重任交给微臣,这对臣来说,乃是至高的荣誉。”</p>
他俯身拜道:“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不敢怠慢,对编修大典所用书籍经过严格把关,微臣眼里,容不得沙子,请陛下恕罪。”</p>
“解缙,人们都说你是我大明的第一才子,可你却把自己圈死在了孔孟之道里。朕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内容,朕上次就说过,朕要这本《文献大成》涵盖我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文明。”</p>
朱棣豁然站起,高声道:“你记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一座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你现在修进去的内容,太贫乏了,朕要的是包罗万象。”</p>
“臣,无能,请陛下治罪。”</p>
解缙拜道。</p>
“朕会请太子少师来协助你完成这部大典。”</p>
朱棣抬手道:“平身罢。”</p>
“臣遵旨,谢陛下圣恩!”</p>
解缙再次拜道。</p>
“至于朕要说的第三件事,就是刚才户部郁尚书提到的银钱问题。既然没有钱,那朕就创造钱。”</p>
朱棣成竹在胸道。</p>
“敢问父皇如何创造?”</p>
朱高煦误以为朱棣要让宝源局大量印制金钞来充实国库,这才有此一问。</p>
PS:感谢梦未眠,Ctsqz_,白夜独行的猫,我爱老婆大人o等兄弟投的推荐票与月票!感谢!</p></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