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有了对比才有伤害(1 / 2)

加入书签

第121章</p>

在陈子龙一行人抵达振海城的时候,人员第一次进行分流。属于那些专家,则被分配到位置城南靠近农业研究院的专家高档主宅社区。</p>

至于那些公子哥们,则按照他们的意愿,或买或是租。</p>

“姓名!”</p>

“乔氏。”</p>

“请问,您是租房子,先是买房子!”</p>

“租和买的区别是什么?”</p>

“租的话,振海城有月租十两银子,二十两银子,三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以及月租一百两银子。”</p>

“月租一百两?你们怎么不去抢?”</p>

“如果嫌贵,我们这边也有便宜的房子,城西有十几家客栈,那里的上房每天只需要一百钱,一个月下来二两多银子,如果还嫌贵,可以住普通房间,每天五十个大钱,还有更便宜的,与其他合租,每天只需要十五钱,一個月只需要四钱银子!”</p>

“那如果买呢!”</p>

“最贵的独院三千六百两,稍次一等三千两银子,再次一等,一千五百两银子,更次一等一千两银子,最便宜的只需要三百两银子,三主两厢,五间房间,连同地皮,永久产权!”</p>

“这么贵!”</p>

“那就租房吧,便宜!”</p>

“瞧不起谁呢,本小姐是付不起钱的人吗?”</p>

“买一套一千五百两银子的!”</p>

“您问小姐的闺名!”</p>

“做什么?”</p>

“办房契!”</p>

“乔碧萝!”</p>

负责人在房契上直接写下乔碧萝的名字,盖上大印,直接将房契的副页扯下来,房契就算办理完成了,副页可以留作存档。</p>

“下一位。请问是买,还是租!”</p>

工作人员将户型图直接摆在桌子上,玛尔第纳带着两名婢女,两名仆扈从,还有一名老妈子,共计五个人负责她的出行吃喝拉撒。</p>

如果租房子,倒也问题不大。可是她前来辽南的有目的,如果租房子,似乎不太划算,可是买的话……</p>

五个人也不需要太大的房子。</p>

玛尔第纳考虑到自己有两辆马车,房子里必须有马厩,也需要有停马车的地方,所以她购买了一套价值一千五百两银子的房子。</p>

办理好房契,一名中年男子带着玛尔第纳一行人前往新房子。</p>

跟着玛尔第纳的仆从蹲下在街道上,用携带的匕首,轻轻在路面上敲击起来:“这里的街道用的料,跟码头上一样!”</p>

说着,他干脆趴在地上,用一把匕首反复的敲着地面,就差没有舔一舔是什么味道了。</p>

“坚如磐石!”</p>

徐长顺道:“这地面比岩石还要坚硬!”</p>

“是岩石吗?”</p>

“不是!”</p>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岩石!”</p>

在后世,已经很好见到保存完好的有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群,但是在西方这样的建筑群,甚至这样的城市屡见不鲜,这就得益于西方普遍存在的石质建筑,这样的建筑,如果不遭遇特殊变故,一般都能保存数百年之久。</p>

在古代传统的建筑,其实是木质建筑,如果想要修建得更快,就可以像拼积木一样,把建筑的各个部位拼连好,一座三丈高的木质阁楼,短短几天功夫就可以打造完毕。</p>

这样的建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缺点。那就是非常怕火烧,在中国的历史书上,经常会出现一个字眼“烧成白地!”</p>

比如说:永嘉五年,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十万余人。将洛阳烧成白地!</p>

永和八年,四月二十五日,慕容儁派遣慕容评率众围攻邺城。魏军守城百日,至同年八月初六,邺城攻破,二十余万魏国军民被屠戮殆尽,并将邺城烧成白地。</p>

木质建筑这是一个致命弱点,一旦不慎引起大火,或者是被敌人焚烧,后果相当惨重。程世杰在修建振海城的时候,他考虑的到,战火会摧毁一切,一把火就可以将数万人数十万人的心血化作乌有,为了把大明研究农业的建筑和设施保存下去,留给后世一些启发。就采取了刚刚研发成功的水泥、钢筋建筑,从道路、到城墙,从街道、到店铺,与传统的明式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p>

玛尔第纳的马车在平整的水泥路面上行驶了将近半个小时,也就是两刻钟,中年男人带着玛尔第纳一行人来到一座庞大的坞堡式建筑群前,与门卫进行交接。</p>

中年男子望着马车道:“徐四小姐,你来到这里就可以安心住下来,这里是属于振海城的高档社区,每天都有侍卫巡逻,您不想见的人,绝对不会打扰到您!”</p>

管事婆子上前道:“这也太偏了吧?”</p>

“前面就到了!”</p>

此时大门打开,门口站着一名管家模样的人,他躬身道:“欢迎东主喜迁新居,鄙人韩顺,为您的临时管家,有什么需要,请您吩咐。”</p>

管事婆子望着面前的大宅子,有些惊讶:“这是我们徐家的新宅子吗?”</p>

“正是!”</p>

“这里占地五亩,拥有前后三进,共有八间主人房,十二间佣人房,三个客厅,两个餐厅,两个厨房,两个公共卫生间,八个私人卫生间,马厩和四个马车车库,七间杂物间,全院共计,</p>

韩顺接着介绍道:“五十七间房子,后院有一个小花园,两间书房,一间……卧室里都有被褥,全新的,纯棉布缝制而成,如果贵人用不习惯,我们可以马上调换!”</p>

平心而论,别看玛尔第纳年龄不大,却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少女。早在她九岁的时候,就接受了洗礼,成为一名教徒。</p>

在徐光启的影响下,徐四小姐这个老幺非常受宠爱,她去过遥远的广州、也去过苏州、杭州、扬州、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至少与普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贵族小姐截然不同。</p>

然而,玛尔第纳来到振海城的时候,却着实被震憾到了。这是一座非常崭新的城市,也是一座非常干净的城市。</p>

随处可见臭气熏天的排水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排排地下管道,每隔二三十步就能看到一个沙井盖,不用说,污水横流的景象不复存在,整个城市很整洁,很干净,甚至比名扬天下的苏杭还要干净一些。</p>

“这里为什么这么干净?”</p>

玛尔第纳望着自己的临时管家韩顺道:“路面上没有任何污秽!”</p>

韩顺笑道:“这里原本曾是马桥镇,当初这里也是脏乱差,很多垃圾都堆成了山,大帅就制定了管理政策,谁乱丢垃圾就罚钱,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习惯,还是乱扔,被狠狠的罚了几次才算改过来,现在嘛,大家都喜欢上了这种整洁干净的环境,不用监督了,谁敢再乱扔垃圾肯定会被大家骂得无地自容的。”</p>

“咱们这座宅子地势极佳,五百步之外就是商业街道,既不会感觉到市场的喧闹,生活物资采买也非常方便!”</p>

韩顺接着道:“这些店铺都是新开张的,卖米的卖油盐的卖醋的卖布的通通都有,这些商人的鼻子太灵了,一下子就嗅到了商机,在振海城里租了店面就开始做生意了。要不是大帅坚持要他们交税,气走了不少商人,城里的店铺肯定还会更多的。”</p>

玛尔第纳惊讶地道:“他还要收商税?”</p>

“是呀,我们大帅说行商交税,天经地义,想在辽南做生意的就老老实实给他交税,十五税一,不交的自动自觉的滚蛋!”</p>

韩顺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道:“大帅可是气走了不少商家,要不然这里的商人会更多的。”</p>

玛尔第纳点点头道:“我朝极少收商税的,他不光要收,还十五税一,谁还愿意在他的地盘里做生意啊?”</p>

“愿意做的人还是有的,他们也不愿意交税,但是后来发现交了这笔税,如果有人上门敲诈勒索,城管的人马上赶过来拿人,他们的生意不会受任何影响,大家也就交得心甘情愿了,因为他们每个月被人家敲诈勒索损失的银钱比应交的税还多得多。”</p>

“商人是不会干赔本的买卖的。”</p>

在陈子龙一行人抵达点振海城以后,很快就分配到了他们的住所,这些专家居然的并不是单独的院子,而是独立的楼阁。</p>

五间三层,一层两层一共十二个房间,楼下是客厅、厨房、客房,楼上是三间卧室和一间书房,考虑到有些专家的家人多,三楼也可以居住,共有六个房间。</p>

这种阁楼是按照后世的别墅风格建筑而成的,装饰也是以白为主要色调。</p>

程世杰在规划振海城的时候,不仅预留出宽敞的街道,足够的广场和绿地,对于建筑的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地下的下水道,非常宽阔,里面甚至可以跑马车。</p>

不仅仅是城市中心,城市的主干道两侧,城市中心到农业研究院的高档住宅区,乃至农业研究院附近,全部都是水泥路面。</p>

特别是振海城的中心,则是占地莫约三百多亩的农学广场,这座广场坐北向南,列为五座雕像,分别是神农氏,其次则是氾胜之,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专著。至今已历两千多年。</p>

接着则是贾思勰,他是魏晋南北朝时的农学专家,他著有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533~544,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p>

书中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p>

陈旉:公元1149年,南宋陈旉的《农书》详细总结了我国南方农民种植水稻以及养蚕、栽桑、养牛等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并且指出通过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使地力常新壮。</p>

王祯:字伯善,元代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道家学者。在元成宗大德四年著成《王祯农书》,末并附撰《造活字印书法》,记述其木活字版印刷术。</p>try{ggauto();} catch(ex){}

最后一位则是徐光启……</p>

这些雕像都是按照人体的正常比例乘以三,玛尔第纳看到徐光启的这座雕像。刹那间有些失神,因为这座雕像实在是太像了。</p>

当玛尔第纳望着这座的时候,陈子龙也被惊呆了。</p>

当时,他就望着身边的宋应星道:“没想到啊,这个程征虏还真是有心人!”</p>

“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p>

宋应星隐隐有些不悦,建生祠、或者祠堂,拜祭祖先,本来是两千多年来的传统,这个传统却被魏忠贤玩坏了。</p>

陈子龙摇摇头道:“不对,长庚,你觉得这座石像需要多久才能雕刻完成?”</p>

宋应星微微一愣:“这个……”</p>

在后世使用机械的情况下,半个月左右可以雕刻一座石像,在明代由于采取人工的原始的雕刻技术,费时比较久。像明十三陵的石像,光采石就用了两年,反复挑选。那是在拥有全国工匠之力的情况下,如果是私人,恐怕需要五年之久。</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