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两大考题(2 / 2)

加入书签

于是,他放出一块告示,如果第二道题目自己没有试过就过来消遣考官,一律罚款一两银子。

顿时,这里就消停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有钱人,想着万一自己回去试的时候,被别人先试着站起来了,那就亏大了。

银子,有的是,直接在这先试了再说,万一能站起来呢?

于是,黄宗羲就开始赚钱了。

到了后来,罚款箱都满了的事实,告诉后面的人,想要站起来真不是容易的事,最终才让围观的人散了去,纷纷先回去试了再说。

当然,还有个把有钱人就不信这个邪,甚至有人直接砸出十两银子,先付了银子,试他十次再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兴国公所出的这两道题目,真得非常难,不是那么容易解答出来。

于是,大部分人就不再待在《明报》这了,纷纷回去想办法。

这一天,《明报》的销售记录创了新高,达到了惊人的十万份。京师百万人口,几乎是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买了报纸,就只是为了这两道题。

在当天晚上用膳的时候,坤兴公主听到黄宗羲来禀告结果之后,她便不依了,向张明伟撒娇道:“先生,这两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说说呀!”

陈圆圆等人,也都非常好奇地看着兴国公,也同样想知道答案。因为这两道题目的答案,兴国公没给任何人说。

私下里,她们也试过,讨论过,可是,还是无解。

张明伟听了,当即笑着说道:“这两道题目,是属于物理的范畴,其中第一题,相关的内容,其实我以前讲过,你们自己多去琢磨琢磨吧!”

言外之意,他还是不说!

这个结果,让坤兴公主等人都不由得有点失望,不过随后,她们又立刻转移了注意:以前说过第一道题目的?那是什么时候?

就这么的,她们就开始琢磨起第一道被他们忽略了的题目。

然而,又过去了三天之后,还是没人能解答出这两道题目。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两道题目的难处。

于是,京师百姓的讨论,就不再躲起来讨论,甚至在茶馆酒楼之类,也都公开讨论,说不定能讨论出个什么。甚至还有人觉得江南那边文风鼎盛,说不定那边的人能解答也不一定,就快马派人去江南那边悬赏答案了。

当然了,《明报》在全国各地的分社,因为距离的原因,刊印会慢一些,有关京师的事情,就晚了一点时间,同样会传播过去的。

大明京师书院的修建,哪怕人力物力充足,也不是说建就能建好的。

在这个期间,张明伟也有意继续给新学打广告,就又出了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目是:火为什么在密闭容器中会慢慢熄灭?

第二道题目是:水能灭火,可是当少量的水滴到燃烧的煤炭等物上面时,火苗为什么窜得更高?

这两道题目,在后世是属于常识。可在这十七世纪,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问题了!

原本生活中就很常见的情况,就这么地被张明伟提到了公众视野内,对此开始琢磨起来。

不管他们能不能解答出来,至少给出这样的题目,会让一部分大明百姓对日常所见现象多去问为什么?

而这,就是一种科学态度!

在张明伟调教十七世纪古人的时候,远在山东曲阜衍圣公府,气氛却有点沉重。

一直以来,作为衍圣公,日子过得再舒服不过了。

享受着荣华富贵,不用担心政敌,因为压根就没有人会把矛头对准衍圣公。能有的问题,最多就是孔府里面自家的窝里斗。

比如在洪武七年的时候,衍圣公孔泾和曲阜知县孔希大争权夺利。要知道,在孔家中,唯一有,资格和衍圣公叫板的,就是同样世袭得曲阜知县了。因为原本曲阜知县也是衍圣公来的。

内部争夺的结果,其实最终也是可以预见的。曲阜知县没能争过衍圣公,被告到明太祖那边。

朱元璋就趁这个机会,赦免了曲阜知县,但是却把世袭知县改为世职,不过同时规定,曲阜知县仍由孔姓担任,由衍圣公保举孔氏贤良者送吏部选授,领敕赴任,世职知县改为流官知县。

毕竟是孔家人,朱元璋也不敢大改。

实际上,就算大改也没用,曲阜有衍圣公在,曲阜知县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衍圣公府如何?因此,实际上,曲阜就是由孔家说了算。派外面的官员去担任都没用,除非是真得要对衍圣公动手!

从这点上来说,孔家在曲阜,比起那些土司的权力都要大,压根不用担心改土归流的事情。

可是,好死不死的,竟然出了一个兴国公,让当代衍圣公孔胤植感觉到了危机。

如今,京师传来消息,说孔大正被查,这更是一个信号,孔胤植就有点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