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永不低头(1 / 2)
赵家胡同赵家宅,赵昊的书房指挥部中。
“开阳公这是假定杨博和张居正联手了吗?”听了老爷子的话,定国公徐文璧惊呼一声:“这假设可太可怕了!”
“但可能性极大。”赵立本也叹了口气道:“杨虞坡也好,张太岳也罢,都是不甘作棋子的枭雄。他们不愿意老实听我们的吩咐投票,想要在咱们和漕运这场斗法中横插一杠,成为决定胜负的一方,这很奇怪吗?”
众人不由面色大变。他们终于明白,赵昊说的严峻考验,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老爷子,您确定他们能联手?”唐胖子擦擦额头的汗,心说自己一个小商人,怎么就忽然安排起朝廷大佬来了?这人生的际遇啊,真是离奇。
“基本确定。”赵昊神情平静的接过话头,淡淡道:“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因为山西人手里有五票,只要他们能支持我们,就算没有张相公,我们依然可以胜出。”
事实上,海运集团只需要再拿到三票,就可以确保获胜了。
“所以张相公离开,恐怕是已经知道,山西人的票,大概率不会投我们了。”赵昊脸上带着被偶像伤害的复杂表情道:“否则他走不走根本没意义,又何必故意来这一遭,止增笑耳呢?”
脱粉脱粉!
“说得对。”众人闻言,不明白的也恍然大悟了。
是啊,如果杨博决定跳反,张相公是没能力的雪中送炭的。不过张居正却可以选择留下来,送个干人情,表示一下对海运的支持。
但张居正没有这样做,说明他就是跟杨博达成了共同进退的协议!
“他们到底有何图谋?”徐文璧气得直拍桌子道:“我们的一成股份,可是价值连城的!那帮老西儿竟然看不上?他们到底图什么?什么比我们的股份还值钱的?!”
“高胡子。”赵立本忽然蹦出三个字,书房中登时一片寂静。
这下全都串起来了。
“张太岳想让高肃卿复出,难道杨虞坡就不想吗?”郑若曾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别忘了,当初高次辅可是给杨天官出头,才引发了满朝倾拱的阁潮。据说后来挤兑徐阁老下台的人群背后,也有杨博的影子。”
“不错。”赵立本点点头,嘿然一笑道:“去年以来,吏部几次推举高胡子出山,都在廷推时拿不到正选,你说杨天官憋不憋闷?”
在不让高拱出山一事上,江南江北的态度是一致的,这就是十六七票,再加上那些曾经得罪过高拱的、依附于现任首辅的投票大臣,轻轻松松就能让高胡子继续在家钓鱼。
“这么说,孙儿我早就得罪杨天官和张相公了啊。”赵昊苦笑着摸摸鼻子,本公子真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单纯不想让高胡子那么早搞还乡团来罢了。
“你以为呢?”赵立本翻翻白眼,忍不住又点上烟猛抽两口,旋即扣灭道:“搅了人家如意算盘那么多次,居然还想让人家投你票,真是很傻很天真。”
“我们不是给好处了吗?”赵昊小声嘀咕道:“以为老西儿看在那一成股份的份上,当然会选择原谅我呢。”
“他们确实是‘铜板当眼镜——只认钱’。”赵立本冷笑一声道:“但要是起复高胡子的利益更大,他们当然会选择给你屁股狠狠来一脚了。”
“嘿……”赵公子挠挠头,苦笑着承认道:“他喵的,让老杨给算计了。”
“让高新郑复出,对这帮老西儿就这么重要?”徐文璧还是有些难以接受道:“他就是当了首辅,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能给他们带来的多了。”赵昊叹了口气。历史书上虽然没记载,高拱和杨博之前到底有什么秘密协议,但却明明白白的记录了高拱复出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对晋党的帮助有多大。
高拱的平生功绩——隆庆议和,为大明西北边境带来了长期的和平,西北百姓乃至整个大明都享受到了好处,但得利最大的是晋商。
而在议和过程中出力最大的,也是山西籍官员。三边总督王崇古顶着压力收留俺答的孙子,向朝廷提议借机与俺答机议。当时即将任满的兵部尚书霍冀、吏部左侍郎王国光,王崇古时任翰林侍读的外甥张四维更是在京城四处游说,竭力推动俺答封贡。
在后来的廷议中,山西籍官员也全都投了赞成票,而且还拉倒了大量的支持票,奇迹般的获得了多数。
之所以说是奇迹,是因为那次廷议的难度,可比这次的海运之议大得多了。
要知道,鞑靼和大明可是世仇,俺答更是欠了大明百姓的血债,更给大明带来了无尽的羞辱。以国朝臣子,老子天下第一的臭脾气,怎么可能选择原谅他?
但结果却是真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