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攻城(2 / 2)

加入书签

“总是要先挫一挫敌军的气势!”

前朝通称弩炮为“床弩”或“床子弩”,其时一架弩炮往往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劲力胜于前代。

前朝的《武经总要》载有多种多弓床弩,其中最为强劲的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大概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钉在城墙上。

这《武经总要》一直都是收藏在大周的皇宫之中,随着前朝的覆灭,本来已经是失传,但是随着商复的造反,这八牛弩才是重现人间!

当然,王定虚明白此八牛弩虽然强大,但是最多只是挫一挫敌方的士气。

不但是因为这八牛弩制作困难,目前城中的数量不过数十,更是因为,这八牛弩操作困难,瞄准和击发都有专人负责,需用大力士使用巨型斧头扣动扳机,使用床弩的士兵,在周军中是专门的一类,称为“床子弩手”,更是需要百余人张弦。

想要依靠着这八牛弩抵挡敌军,肯定是不现实的!

数量实在是不足!

说话间,十余张巨大的弩车架上了城墙,千余名弩手操控着弩机,上箭,搭弓张弦……

随着数十声,牛皮震荡的声音响起!

这乃是张弦的声音!

百余根硕大的“箭矢”直愣愣的对着盾阵而去!

说是“箭矢”,但是每一根箭矢都是有成年人臂膀,更像是一根根的柱子!

这一根根“箭矢”撞击在盾牌之上,厚重的盾牌直接破裂,箭矢直接穿透了持盾者的躯体!

不过,有着之前应对,他们早就是有所警示。

此时也是反映及时,应对充分,周围的将士,直接收拢起来,只是瞬间便是恢复了盾阵的完整!

八牛弩虽然是对盾阵造成了威胁,却是没能造成致命的威胁!

城墙之上的王定虚一声冷哼,西凉的盾阵,天下闻名,难破是肯定的!

但是挫一挫士气却是够了!

接下来的金汁、滚石、圆木才是能真正的守城利器!

近了,近了。

城下的黑甲盾阵之下的黑甲将士离城墙越发的近了!

“散!”

盾阵瞬间散开,一排排身披着软甲的力士手抬着云梯,架在城墙之上!

手脚并用的,十分迅速的朝着城墙上而去!

此时不断的有羽箭朝着他们身上射来,但是有着软甲护住周身的要害,却是没能造成太大的伤亡!

王定虚一声长啸!

“滚石、圆木、金汁落下!”

说着王定虚便是在城墙上行走、指挥着,对攀爬城墙的敌人造成打击!

随着重重的圆木。滚石落下,顿时出现一声声的惨叫。

金汁更是令人作呕,淋在身上,十分残酷!

一个个“刺猬”掉落下云梯,摔进了护城河之中,溅起一多多的浪花!

护城河之中多有钢刺,顿时血色染红了护城河!

……

汴梁城之中。

数百道黑色的身影冲进了秦国公府之中,见人便杀!

此时监视着秦国公府邸的大内暗卫,也是显现出来,和这些黑衣人厮杀起来,只可惜寡不敌众!

血色苍茫,尸横遍地!

秦国公府数脉旁系、嫡系,数百族人,全都是死在屠刀之下!

一把熊熊的烈火席卷了整个秦国公府邸,将之化作是一片废墟!

……

“废物!放肆!”

“堂堂大梁第一等国公府既然被人屠尽!当真是放肆!”

“查!彻查!到底是谁!”

皇宫之中,此时的弘治帝全无往日的淡然,显得狂暴无比!

弘治帝再是看不惯薛定谔,但是薛定谔也是大梁的秦国公,与国同修的勋贵!

但是如今秦国公一府,旁系、嫡系、族人数百,全都是死在的府邸之中,整个秦国公府邸全都是化作灰烬!

这不单单是打弘治帝的脸,更是让弘治帝感受到了这汴梁城中有一只自己未能掌控的力量!

这股力量既然是能屠尽整个秦国公府邸,有没有可能能刺杀君王呢?

弘治帝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同时此时的秦国公薛定谔还在前线作战,此时他的亲族全都被屠杀,其中不由得让弘治帝感到其中蕴含了巨大的阴谋!

“到底是谁?”

“世家大族?或者是南方的逆贼?”弘治帝紧紧的闭着眼睛,心中暗暗的想到!

此事必须彻查到底,但是此时的弘治帝倒是更是犹豫。

他不知道如何处理现在的情况,整个秦国公府邸被灭,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消息早晚会传扬出去!

他应该如何让薛定谔安心?

此时的弘治帝不得不担心,前线的薛定谔知道之后会做什么?

亲族全无,此时的薛定谔已然是在世上无牵无挂,弘治帝再无可以辖制薛定谔的手段!

虽然屠尽薛定谔的全族不是弘治帝所为,但是他依旧是担心薛定谔会迁怒一二,更何况自己和薛定谔本来就是有过节!

若是薛定谔依仗着兵权作乱,如何是好?

就在弘治帝犹豫的时候,不多时,一则流言又是在汴梁城之中流传起来!

流言的大概内容却是弘治帝看上了薛定谔的长孙女,其不从,弘治帝大怒,随之派人前去强行抢夺,薛府不从,遂是屠灭全族!

这虽然是谣言,但是说的确实有鼻子有眼的,还有传言说就在那天有人亲眼看到了大内侍卫出没薛府!

而且这汴梁城之中,除了皇帝之外,还能有哪一家能够屠灭薛府呢?

要知道薛府传承数代,在军中有巨大的权势,府中得家将、府兵甚多,没有数百的精锐将士,如何能屠尽薛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