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青州风起(1 / 2)
沂源的风势逐渐回归于平静,一切都开始按部就班,波澜不许。
李春来这段时间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动作,而是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当低调的状态。
就是练兵,造武器,造铠甲,酿白酒,自己闷头搞。
这倒不是说李春来不想刺激沂源的经济,帮助其尽快恢复且发展,而是,李春来现在的心态已经愈发平和。
沂源的确是李春来的家乡,李春来的一切,都与这片土地割舍不开,但归根结底,现实点说,沂源还是太小也太弱了。
就此时的状态,他李三爷在还好,能维持住局面,保证沂源的老百姓能受益。
可,接下来李春来忙起来,包括后面去辽地出征呢?
又凭什么能保证,他李三爷创造出来的这些机会,不被窃取胜利果实?
让那些李春来并不喜欢的人,吃的脑满肠肥?
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到此时,李春来已经很明白,沂源的潜力,已经被他压榨的差不多了。
若再拔苗助长,恐怕,他李三儿非但不再是沂源的俊杰,沂源父老的骄傲,反而要成为罪人。
毕竟,李春来此时已经从沂源抽调了两千余战兵,还有一千四五百的辅兵。
再这般逮着这一只羊撸……
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
就如同丁公公对他李三儿的那掷地有声的回复一般。
看着是他丁公公一切尽在掌握,可,知道前因后果的李春来,又是怎么看呢?
倘若,一个多月之后,丁公公知道了真相,还能像是表态时那么自信吗?
所以,在没有能力彻底操盘之前,李春来还是愿意让事情顺着这正常的轨道来发展。
或许节奏是慢了点,却无疑会更加稳妥。
真要爆点的话!
那,至少也得等到李春来再在辽东,斩下什么切实的战果之后吧。
……
八月十六,陪家人过完了中秋之后,李春来便是带着三百多亲兵,前往青州。
与之随行的,还有陈如意、风娘、二少奶奶这三个塑料姐妹花。
不知何时,她们已经是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目前,京里已经传过来比较靠谱的消息,新皇泰昌皇帝登基的时间,大概会在八月下旬末。
这个节点,正好给了李春来操作青州事务的时间。
毕竟,相比与沂源这弹丸之地,肥沃的青州平原,是足够给李春来提供充裕的养分的。
一路无话。
抵达青州之后,李春来一行人直接入驻青州南大营,开始先做一些前期的部署。
此次由沂源带起的风势,便是沂源内部的一些局内人,到死都不一定能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又况乎是青州呢?
在此时的青州人看来。
李春来之所以能渡过这次风暴,最大的根由,还是他小李三儿运气好,借助了内廷的东风。
根本就不会想到,这股东风,竟然是他李三爷亲自操作起来。
眼下,青州南大营经过了前些时日的不断修缮,比之前的条件是要好了许多,总算是能看得过去了。
而风娘、陈如意、二少奶年她们共同操作的手榴.弹和燃烧弹事务,此时也已经有了样品,并且经过了初步的实验,效果还很不错。
但李春来却并没有着急亲自检验与量产。
哪怕是时间紧急,箭已经在弦上,但终究还是需要个缓冲过程的,包括整军也是一般。
当然,青州左营此时,已经开始操练投手们的投掷手段了。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唯一可惜的是,便是丁公公亲自操刀主阵,但登莱那边的事务,到头来还是没有给个详细的回复。
俨然,其中必然是遭到了什么阻力。
不过,想想李春来便也能理解了。
此事,虽是泰昌皇帝亲自发起来,但他处在这个关键时节,差不多、威严到了就足够了。
若是还没登基,便是揪着某些事情不妨,那显然也不是为君之道。
……
在青州南大营缓了一天,次日一早,李春来便是备好了礼物,过去拜访刘延刘参将,请求他协调征兵事宜。
这件事也是刘延的分内之事。
按照常理,到了他这个年纪,就算他也有着一部分关系,却终究是到了‘退二线’的线了。
但是当初万历皇爷还留着他,一方面是监督、压着李春来,另一方面,则是为李春来服务了。
此时虽是日月换新天,要换新君了,刘延对此还是很拎的清的。
毕竟,现在只要是明眼人都明白,怕不到开年,年底的时候,山东这边的客军,便又要上战场了。
所以刘延也很卖力,当即便是召集了许多土豪强,帮着李春来站场,希望事情能尽快的推行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