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2 / 2)

加入书签

萧武看图纸看的认真,没搭理他们,其余四人知情识趣,也不再多说,转而讨论起朝堂上的其他事情来。

说着说着,就扯到了东海王的身上。

看图纸的萧武终于抬眼,这话题显然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说起来,萧武的这伤,跟东海王还有那么点关系。

最近,关于东海王私自设署冶炼,要打造一艘钢筋铁骨的战船的消息不胫而走,流言在朝中流窜,不少人都进言让天盛帝彻查此事。

古往今来,铁器都是禁品,哪怕是行军打仗,上至保家卫国分派到军营中的兵器,下至百姓人家用的剪子菜刀,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如何分派,谁认购的,在大缙中都是仔细上了簿子,一笔一笔清清楚楚的。

东海郡国中虽然所有官员任命,税收管制都由东海王一手掌管,但是铁器的资源仍是掌控在最高的统治者手中。

可想而知,私自设署冶炼,是大罪。

奈何流言传的汹涌,天盛帝却不以为然,且明白表态——谁怀疑,那谁去东海郡国走一趟就是。

然后就没声儿了。

谁都不愿意去东海郡国。

倒不是不想去,而是因为与其去东海郡国惹一身腥,大家更愿意躲在天子脚下嚼舌根。

大缙向来士庶有别,上至入朝为官,下至谈婚论嫁,皆有一个明确又高耸的分界牌,谁也不要逾越。

但凡是总有例外。

东海郡国就是一个例外。

据说,自从天盛帝登基,亲划东海郡国,东海王携王妃入封地为王,十几年都未曾踏足洛阳。

东海王是大缙中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乃是当年洛阳中“一曲封王”的乐伶之后。

但入了东海郡国封地后,多年来东海王都勤恳与保卫海域,东海郡国水师乃是大缙之中首屈一指的海上雄兵,战无不胜,据说那战术变幻莫测,与陆战的路子是大相径庭的。

且大缙的国土之中,唯东海郡国所在之地,几乎囊括了大缙国土中所有的海域,所以东海郡国算是唯一一个气候最特殊,百姓生活习性最不同的地方。

不知是不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同,导致了东海郡国的乌烟瘴气——乳臭未干的臭渔夫能成号令雄师的将军;满身铜臭的商贾,市井气浓的庶民,甚至偷鸡摸狗的混混,只要他们有法子,都能在东海郡国位高权重官拜一品。

此事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引起过轰动。

嘲讽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扬言要讨伐纠正者亦有之,最著名的便是“子肃变节”。

据说十多年前,朝中有一位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名为李子肃,得知东海郡国竟是这样一个乌烟瘴气没有规矩的地方,自请为监察御史,前往东海郡国对此事做一个处置。

没想人去了两个月,不回来了。

后来回来一次,便是意志坚定的自请调任,夫人孩子都一起卷走了。

再后来,有一些每年前往各封地的使节,每到东海郡国时,无不被那里混乱的风气弄得手足无措。

眼看着天盛帝毫无整治之意,朝臣们渐渐品出一些态度来,便不再揪着东海郡国的事情不放,只当那里是大缙的一处特例,是个“放浪之地”。

渐渐地,也生出一些心照不宣的规定——东海郡国就是个藐视祖宗规矩礼制的地方,那也没法子,他们的王就是从低贱身份上爬起来的,所以,不与东海郡国的一切沾关系,随他们自生自灭。

这么多年来,朝廷就像是遗忘了这个地方一样,而东海郡国之中,打再大的胜仗,有再紧密的民心,也从未有过谁调任进洛阳升作高官的先例。

众人更加觉得,那东海郡国无异于一个官员流放之地。

连天子脚边都摸不到,为官生涯就是一个大写的失败。只能在那种地方终其一生。

所以,如今东海王“私自设署冶炼”的事情一冒出来,大家都只顾着在口舌上添油加醋,没有人提出要一探究竟,天盛帝由着这个流言到处飞,朝照上,春照迎,很没有压力。

但这件事情,给了萧武一个新的想法。

如今朝廷的铁器最多是用来打造器具,其中多数为兵器,其他的则是按照一定比例流入民间供百姓日常所用。

将作监中虽然早已设置冶炼署,但是冶炼一事,因为耗时耗料,自大缙开国以来从来没有真正大的成就。偶尔从一些典籍中看到前人记载的成果,都会怀疑是真是假。

东海王是不是想到了这一处有心探究,萧武不知道,但是他与几个友人商议之后,大家决定开始尝试改进如今的冶炼条件,没道理前人能做到,还成书传世,他们反而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如今的炉房,简易又不讲究,真要按照古早文书中的记载来,还要添置许多,赵澜多番周旋,又是向上进言又是各种走动,终于拨来了少许银钱,重新开始筹备新的炉房。

大抵真的是因为钱不到位,新炉房十分不给面子的出了意外。

万幸的是,此事因为萧武挡了所有的伤害,他们几个正经在职的没什么大伤,加上冶炼署这边干起活儿来环境十分恶劣,没什么人愿意来这里受苦,能用的人都没几个,只当是日常的损坏,事情随着萧武打落牙齿和血吞,被压得悄无声息。

高才良说的那番话,其实也是其他几人的想法,但见萧武一副不准备回应的样子,只能纷纷摇头。

“哟,外头这么热闹,诸位这是在修什么苦行呢?”一个听起来有些刺耳的声音闯了进来,随着来人抵达,屋内几人都露出了嫌恶之色。

来的是韩王次子,萧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