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对话(1 / 2)

加入书签

“两位都是电影大师,我想问一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进驻电影市场,您们觉得这对电影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魔都电影节这次下了本钱,连主持人都是高端定制,邀请了王涵!

“我先说吧,就当是抛砖引玉了!”

斯皮尔伯格还在跟翻译确定王涵所说的内容,沈临主动示意主持人,“还有,涵哥,我距离大师还很远,最多只能算有追求的电影人!”

“我们讨论的是大数据与电影、电视剧制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我觉得这两者之间绝对不能划等号!任何制作人想着依托大数据拍摄出一部出色的电影,我可以打包票,绝对不可能!”

“这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

“首先,大数据是互联网公司提出来的,所谓大数据,指的就是电影人占据的流量!”

“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觉得可以从大数据推断一部电影的成败,然后他们也这么干了,我一开始想聊聊阿里的电影,可惜,我们阿里影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电影上市,那就聊聊《黄金时代》吧!”

“很多人知道《黄金时代》,也知道这是一部很不错的文艺片,上映前,各种大数据,度娘指数、微博热度包括贴吧讨论数都表明这是一部票房不错的电影,大数据显示它的票房起码能达到3到5亿。

“现实很残酷,截至下映,《黄金时代》的票房成绩都没能超过7000万!”

“《黄金时代》的制作加上宣发成本差不多1亿,7000万票房,成本都没能收回来!”

“从大数据分析来看,《黄金时代》的导演许安华,号称全中国最会拍文艺片的大导演;主演汤惟,文艺女神,又有一堆实力加偶像配角的倾情奉献,这样的阵容,想不出票房失败的理由,再加上宣传也很给力,连续好几天都挂在微博热搜榜榜单,度娘指数也很高。”

“为什么票房惨败?”

“很简单,观众不喜欢这样的电影,大数据再怎么先进,估计也分析不出观众的喜好吧——尤其观众口味的变化还很快!”

“大数据真的靠谱吗?”

沈临看着观众,问了一句:“你们知道我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一开始的大数据显示票房能有多少吗?”

没等观众回应,沈临自己回答:“8亿!”

“我沈临的电影什么时候票房低于10亿了?我是说商业片,《卡罗尔》肯定会创下票房新低,如果不是因为要冲击奥斯卡,我都不想公映,直接放在网上让大家看了!”

“用大数据判断一部电影的票房是很愚蠢的行为!可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不懂这些,他们愿意找自带流量体系的小花、小生,觉得仅靠粉丝就能赚取足够的票房!”

“这种拍摄电影的方法,完全违背了电影、电视剧的制作流程,我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我也很反对这样制作出来的电影。”

“其实,大数据能带给我们的除了最直观的票房,还有电影口碑外,再也不会有其他,真正的电影人不应该被资本侵蚀!”

沈临正准备坐下,王涵忽然问了一句:“说到资本侵袭,貌似你也是资本家吧!”

“…涵哥,咱们聊的是电影,跟电影人的身价无关。”

沈临赶忙解释了一下。

“斯蒂夫先生,你对大数据有什么看法?”

王涵笑了笑,然后把话题转移到了斯皮尔伯格身上。

“其实,我一开始不太懂你们所说的IP、大数据,现在稍微有一点听懂了,我觉得沈临说的很对,电影的事情就应该交给懂电影的人去做,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如果电影真的仅仅依靠几串数据就能判断成功或者失败,那我们这些导演也就没有学习的道理了!”

“没有投资商愿意接受失败,所以,电影就不会失败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