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对话(2 / 2)
“当然,大数据的存在很有意义,比如说,我们这次的《侏罗纪世界》”
斯皮尔伯格大概聊了几句,然后把话题扯到了《侏罗纪世界》上面。
人家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电影。
“好莱坞每拍一部大制作都相当于一次赌博,怎么才能保证赌博的成功率?当然需要市场的反馈,我们通过市场反馈的结果,大概知道会有多少人愿意为《侏罗纪世界》买单,然后开启项目,如果没有大数据做支撑吗,我们不会随便开启一个项目,毕竟不是每一笔大投资都能收回成本!”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不仅是一位导演,他更是一位出了名的商人,当初的《侏罗纪公园》让他跟环球都赚的盆满钵满。
可惜,后来这家伙跑去搞了个梦工厂,彻底站在了老牌制作公司的对立面。
那就不好意思了,直接赶尽杀绝!
梦工厂倒闭了。
斯皮尔伯格还好,毕竟他的人脉还有导演功底没丢。
好莱坞六大依旧抢着跟他合作。
这次的《侏罗纪世界》正是他跟环球共同投资的项目。
“所以,在您看来,互联网大数据对于电影的制作还有发行是由很好的庇佑作用的?”
王涵直接总结了斯皮尔伯格的意思。
“没错!”
斯皮尔伯格点了点头。
“沈临,您现在还坚持刚才的观点吗?”
王涵看向沈临,后者摇了摇头:“可能是市场不太一样吧,我们所谓的大数据指代的主要是演员而不是导演或者制片人,北美观众期待的作品大多指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演员!”
《择天记》,我大疼逊投资制作的大制作电视剧,选择的主演最当红的流量小生鹿含,绝对是大数据给出的最适合的演员人选。
然后呢?
收视率一塌糊涂!
被骂成翔!
反观《人民的民义》,全剧七十多位老戏骨,没有任何一个自带搜索体质,然后呢?
创造了收视神话,全民皆赞。
互联网企业进入市场之后,带来了资金,我们的电影可以用全世界最好的技术,我们也可以请好莱坞导演,可以用好莱坞的A级演员。
然后呢?
电影市场就此变得更加火爆了吗?
那些依托大数据拍摄出来的作品成为爆款了吗?
↑返回顶部↑